9月11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全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新闻发布会。省公安厅副厅长、一级警务专员刘海石,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余建军,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长赵永红,省委网信办二级巡视员李清及省公安厅刑警总队政委王传林参加发布会,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二十大以来,安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持续推动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落实,全省诈骗发案数、涉案“两卡”数、滞留境外涉诈重点人员数逐年下降,涉诈犯罪嫌疑人公诉数、资金返还数、反诈宣传普及率逐年上升,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凝聚工作合力,构建反诈工作“大格局”。坚持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定《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任务清单》,分解150项具体任务,并纳入省级民生实事予以强力推进。省公安厅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印发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实施意见,细化各级公安部门、警种和重点行业领域工作职责。同时,根据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优化升级省级层面协调机制,扩充成员单位,加强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协同配合,积极构建职责清晰、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的打击治理格局。
坚持精准发力,织密降案减损“防护网”。牢固树立电诈案件可防理念,建立健全多元防控体系,全力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构建精准高效的预警劝阻体系,优化分级分类预警劝阻机制,完善“AI+大数据+人工”模式,综合采取上门见面、短信提醒、智能语音提示等方式,处置预警线索2481.7万条,落地劝阻30.8万人,切实提高预警劝阻覆盖率、精准度、时效性。构建多维立体的技术反制体系,持续优化语音、短信等预警反制措施,不断提升诈骗信息拦截能力。构建反应灵敏的联动处置体系,持续建强各级反电诈中心,实现电诈警情秒级响应,创新建立资金返还“安徽模式”,依法、精准、及时返还涉诈资金,以最快速度、最大程度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挽回群众损失近10亿元。构建全面覆盖的宣传教育体系,常态化开展反诈宣传“进网络、进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特别是针对易受骗群体开展精准宣传,组织“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普发防骗公益短信50亿条,有效提升群众识骗防诈能力。
创新打击模式,出好高压震慑“组合拳”。统筹境内境外两个战场,不断掀起打击高潮。深入开展“云剑”“断流”“拔钉”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黑灰产关联犯罪,破获案件1.3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万余人。全力攻坚案值百万元以上重大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800余人。充分发挥联合侦查指挥中心作用,发起全国集群战役59起,压茬开展“春雷”“断链”“凛冬”等多波次集中清剿行动,有效净化省内违法犯罪土壤。纵深推进打击缅北涉我电诈犯罪专项工作,组织5000余名警力赴中缅边境,解回缅北移交及回流人员2800余人;积极参与中缅警务联合执法,沉重打击了境外诈骗分子的嚣张气焰。
紧盯关键环节,拧紧源头治理“责任链”。深入开展“断卡”行动,依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对存量企业及个人账户和长期沉默电话卡进行二次核验和风险排查,加大惩治力度,联合惩戒曝光2.8万人。扎实开展涉诈人员管控,坚持“减存量、控增量”,积极开展劝返工作,核减涉诈人员7800余名。综合运用通报挂牌、行业警示、督导约谈等措施,推动落实党委政府综治、行业部门监管及重点领域宣教主体责任。
发布会上,省公安厅、省通信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省委网信办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就现场记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新华社记者:打击犯罪是公安机关的主责主业,请问安徽公安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省公安厅刑警总队政委王传林:党的二十大以来,全省公安机关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开展大案攻坚,组织集群战役,立足境内打境外,抓金主、铲窝点、打平台、断资金同步发力,打出声威、打出实效。
一是坚持本地快打。会同金融、通信部门持续优化线索快打机制,组建省级攻坚队,针对公安部推送线索快研判、快下发、快反馈,有效挤压本地电诈犯罪活动空间。不间断开展“扫楼”行动,严厉打击本地收贩卡、推广引流、跑分洗钱、技术支撑等黑灰产犯罪窝点,累计抓获犯罪嫌疑人1.4万余人,本地窝点线索数量明显下降。
二是强化大案攻坚。省公安厅制定重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办机制,实行挂牌督办、领导领办制度,组织开展专项会战,全力攻坚本省重大专案,共攻克百万元以上案件11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00余人,形成强大震慑效果。
三是发起集群战役。依托省公安厅新型网络犯罪联合侦查中心,发挥数据侦查、情报导侦作用,围绕技术支撑、资金通道、通讯设备等环节集中研判违法犯罪线索,在公安部的指挥下发起全国全省集群打击共59起,位居全国前列。
法治日报记者:近期我省有哪些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类型?能否向大家做一下防范提醒?
省公安厅刑警总队政委王传林:当前,电信网络诈骗依然高发多发,犯罪分子的诈骗方式和手法也在不断升级更新。下面通报近期多发的三类电诈类型,请广大群众重点防范。
一是刷单返利类诈骗。刷单可以说是电诈之王,当前,近30%的电诈案件都是刷单返利类诈骗。骗子通常在网上发布兼职广告,或以色情内容、免费礼物为诱饵拉人建群,诱导群内受害人完成刷单、点赞等任务,并发放小额佣金获取其信任。在受害人尝到“甜头”后,骗子再诱骗受害人下载虚假APP加大资金投入,之后以“操作异常”“无法提现”等借口拒不返还资金或要求支付“保证金”“解冻费”等继续实施诈骗。在此提醒大家,兼职刷单是骗子包装兼职工作的骗局,不要被“动动手指、日进百金”的话术迷惑。
二是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诈骗分子将受害人拉入所谓“投资”群聊,冒充投资导师、理财顾问,以发送投资成功假消息骗取受害人信任,或通过网络与受害人建立感情,再以有“特殊资源”“平台有漏洞”等可获得高额回报等理由,诱导受害人按照“导师”指令操作,通过分享虚假提现截图,引诱受害人开设账户进行投资。前期小额试水予以返利,待加大投入后,就会无法提现,并将受害人拉黑。在此提醒大家,不要轻信非正规渠道推荐的投资理财,凡是标榜“内幕消息”“稳定高回报”的网络投资理财都是诈骗。近期,此类诈骗在我省出现了新的手法,诈骗分子谎称有“高额回报”的投资理财项目,诱骗受害人购买黄金并邮寄到指定地址进行“充值投资”,从而实施诈骗。也提醒大家,利用黄金交易来隐藏、转移非法资金已成为诈骗分子“洗钱”的常用方式,千万不要向陌生人转账汇款或邮寄贵重物品。
三是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或购物网站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或提供论文代写、跟踪定位等特殊服务的广告。当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诱导受害人通过微信、QQ或其他社交软件添加好友,以私下交易更方便、更便宜为由要求私下转账。待受害人付款后,以交纳关税、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其继续转账,事后将受害人拉黑。
在此提醒大家,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交易时,一定要详细了解商家的真实信息,对异常低价的商品要提高警惕。此外,我省近期还出现了通过赠送小礼品、非法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的案件。犯罪分子以免费赠送鸡蛋、玩具等小礼品的方式吸引群众特别是老年人注意,后借机操作其手机私自注册QQ、微信、抖音等网络账号,随后向电诈团伙出售,用于电诈犯罪“引流”。在此提醒大家,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诱骗,成为电诈犯罪的“工具人”。
总之,希望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严密防范电诈犯罪。如不慎被骗或遇到可疑情形,请注意保存证据,并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或拨打96110咨询。
央广网记者:近年来,网信部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委网信办二级巡视员李清:网上虚假信息误导群众,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编造不实信息、虚假夸大宣传等方式实施诈骗,十分有害。近年来,省委网信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打击网上各类违法行为,拓宽网上举报渠道,广泛开展网络普法宣传,不断强化群众识骗防骗意识,营造网上反诈浓厚氛围。
一是严厉打击网上虚假信息。充分发挥省协调机制作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大力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虚假信息、假冒仿冒、违规盈利等各类违法行为。2023年,在“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等专项行动期间,清理违规信息4万多条,依法处置违法违规“自媒体”账号2.7万多个,通报典型案例100起,其中涉及发布虚假信息类的案例42个。
二是有力处置涉诈违法信息。依托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扎实开展“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专项行动,2022年以来,受理涉诈骗类举报7000余件,关闭或处置仿冒银行网站、仿冒电信运营商网站等违法网站500余家。坚持“一月一通报、一月一曝光”,常态化开展网络违法案例通报,已累计通报案例67次,处置6万多个违法违规网络平台和账号,形成露头必打的强大震慑。
三是创新网络普法宣传形式。探索“互联网+普法”新模式,建成“安徽省网络普法e站”、主题公园、体验场馆等30处。精心打造“共筑山清水秀网络空间”普法品牌,开设专题专栏30多个,印制反诈普法宣传册1000多份,开展网络公益普法访谈特别节目等普法活动620多场,网上阅读量超亿次。协调省直网络媒体通过图文、音视频、H5(动态网页)等多种宣传形式拓宽网络法治宣传主阵地作用,推送《纵使骗子千百面 切莫转账最关键》《反诈法解读-沙画版》等重点稿件,增强法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省协调机制工作要求,不断探索切实有效的治理方法,全方位全链条提升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实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安徽网信工作的持续关注和一贯支持。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近期,一些不法分子套用各类官方公开信息,打着“国家支持项目”“国家惠民政策”旗号,制作出一大批APP,在其中编造虚假投资理财项目,以高收益为诱饵,忽悠不明真相的群众在APP转账进而实施诈骗,给老百姓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针对此类诈骗,请问省通信管理局采取了哪些有效应对手段,我们老百姓该如何防范此类诈骗?
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余建军:近期我们确实发现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知名APP的品牌和数据价值,仿冒出五花八门的APP,欺骗诱导群众下载并实施诈骗,这些仿冒APP给社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对国家相关机关的公信力造成损害。为了营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帮助群众有效甄别仿冒APP,尽最大努力减少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省通信管理局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反诈行动。
一是开展省内APP备案工作。在工信部的部署下,严格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加强对APP备案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核查,做到应备尽备,为群众提供安全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截至目前,我省备案APP总数8064个,小程序总数47970个,快应用102个。
二是强化技术手段建设。在省协调机制办的指导下,组织基础电信企业优化反诈模型,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互联网诈骗技术反制研究,动态处置涉诈域名网址。今年以来,累计处置沉默卡112万张,封堵涉诈域名网址1475万余次。
三是广泛开展反诈宣传。针对仿冒APP等易受骗场景,组织基础电信企业开展反诈“五进”活动,持续提升群众识诈防诈能力。今年以来,已累计发送反诈公益短信21.5亿条。
关于老百姓该何如防范此类诈骗,借此机会给大家推荐两个由工信部推出的小程序。
一是“一证通查”小程序。大家可以通过“一证通查”小程序查询自己名下移动电话卡数量和互联网账号注册情况,防止手机号被不法分子冒用并注册相关互联网账号。
二是“反诈公众服务平台”小程序。该平台具备涉诈信息查询、涉诈线索举报、反诈科普知识宣传三大功能,可以帮助大家了解最新反诈资讯,快速辨识各类涉诈风险。在此,我们也提醒广大群众,需要下载APP时请选择正规的渠道、网站和应用商店,以防上当受骗。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在省委、省政府和工信部的领导下,组织信息通信行业依法深入开展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金融行业“资金链”治理是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要一环,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在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治理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长赵永红: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总行、省协调机制工作部署,全力做好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治理工作。今年以来,组织全省银行机构对4.5亿存量账户进行滚动风险排查,倒查涉案账户1.7万户,延伸排查涉案相关账户12万户,推动安徽省金融行业涉诈“资金链”治理向纵深推进。
一是持续深化账户精准治理。印发《2024年安徽省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治理“四个精准”专项行动方案》,按照“精准研判、精细操作、精确打击”的总要求,开展存量账户风险精准治理、新开账户风险精准防控、风控合规精准提升、反诈宣传精准触达四大精准治理专项行动,推动辖区内银行机构账户风险防控和优化服务提质增效。截至7月底,处置存量异常账户731.1万户,对423.5万户新开账户加强核验。
二是全面压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指导辖区内银行机构建立健全账户分类分级管理体系,根据客户风险程度匹配相应账户功能并进行合理动态调整。督促银行机构积极建设、完善本行反诈白名单机制,提升模型精准度,减少误伤误控概率,截至7月底,全省100余家银行已完成白名单机制建设。组织银行优化账户业务流程,畅通咨询申诉渠道,保障社会公众正常支付服务需求。
三是有效夯实“资金链”治理反制手段。指导银行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快风险监测和预警拦截技术研发,不断提升风控措施精准性、有效性。今年以来,全省银行机构新建风险模块413个,同时,配合省公安厅建立电信网络诈骗潜在受害人银行结算账户保护性止付机制,指导银行对4.1万名潜在受害人采取保护性措施,紧急止付32.8万个银行账户,保护金额1.21亿元。
四是不断创新反诈宣教形式。依托全省金融行业123个“皖融e栈·反电诈宣传教育基地”开展常态宣传,打造金融反诈的教育点、金融知识的宣传站、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智慧桥以及户外劳动者的便民区。借助支付宣传形象IP“小皖”开展“小皖市集”“小皖乡村行”等特色反诈宣传活动,提升社会公众对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知晓度、关注度和参与度。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2万余次,公众依法合规用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