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1986年出生,现任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曾荣获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丹东市优秀团干部、优秀公务员等称号。
“爱是穿越一切的力量”,这是林琳写的一篇关于参加法院工作感受的文章的标题。2016年,怀着对法律的爱,林琳走进了法院。8年来,这份热爱仍然没有改变,林琳在工作中敢担当、善创新、肯吃苦,逐渐成长为同事们信赖的好伙伴。
在大家的眼中,这位长得非常秀气的女孩子除了值得信赖,脑子里还总能蹦出许多“金点子”。
创作微党课视频
丹东中院机关党委是林琳走入法院工作的第一个部门。
“那一年,我来到了机关党委,一个能从各层面了解法官职业的岗位。”林琳说。2017年,丹东中院开展党支部系统整合工作,林琳重新采集了138名党员、13个党支部的基本信息,形成完整规范的党组织、党员档案。
林琳成功组织了丹东中院“走进机关”采访活动,从编写脚本到沟通定稿,从前期彩排到采访,再到成功录制,让威严的庭长们走入镜头畅谈工作。“法院的党政部门,虽不在一线战场,却是能在点点滴滴、琐碎繁杂中为‘一线’解除后顾之忧。”林琳说。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林琳满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的热爱,创作出“鸭绿江断桥,炸不掉的历史记忆”微党课。“录制当天在鸭绿江断桥上忽然下起了大雨,有人问,录制还继续吗?我说继续。当时,我脑海里浮现出志愿军战士在恶劣的环境里奋勇杀敌的情景。我觉得当时的天气、氛围,更能让人感受抗美援朝精神。”林琳向记者讲起微党课创作时的情景,这段没有任何技术修饰只有真情实感的微党课视频,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法院优秀作品。因工作业绩突出,林琳被评为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
创新审判管理制度
在辽宁法院实行“双激励”考核之初,林琳来到了审管办工作,开启了审判管理工作模式。
虽然是新岗位,但此时,审判工作对林琳来说并不陌生。这得益于此前她有段在民二庭工作的经历。
按照辽宁法院审判管理“三项机制”部署要求,林琳与审管办全体人员齐心协力,不断深化专项管理,努力实现审判管理的一体化、精细化和闭环管理。
“我们发布审判通报,呈现两级法院审判运行态势的变化、审判质效指标的起伏,为预判工作形势提供数据参考。”林琳说。
在林琳的办公桌上,两台电脑同时开着,桌上还摆放着多告和材料。林琳说,每天早上早早就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在相关审判管理平台上,搜索、抓取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形成《审判管理通报》,紧张、繁忙已经是常态。
创办“滨江中路30号”
2022年,按照辽宁法院青年干部成长工程、“审学研”一体化机制要求,丹东中院以团委为主体,组建成立了丹东中院青年工作委员会,林琳任副主任。青工委成立后,协助机关党委打造了“滨江中路30号”丹东法院党建文化品牌,“滨江中路30号”是丹东中院的地址,以地址为名的文化品牌代表着它的定位和存在的意义。
随后,林琳组织创办了“滨江中路30号”法律沙龙,不定期开展活动。现在热映的电影《第二十条》,2022年4月的第一期法律沙龙就讨论过,当时也是争论得很热烈。
“滨江中路30号”法律沙龙,吸纳丹东两级法院255名干警加入,转发分享各类法律资源1300余项,成为了法院干警重要的学习分享线上平台。林琳也被共青团丹东市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丹东中院团委连续被评为“丹东市先进团委”称号。
林琳说:“法院人对法律的崇尚与敬仰,对法律的热爱与向往,激励着法院人忠于自己的角色,公平正义、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