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守护“填满”绿水青山间
——屏南县公安局打造特色“山林型”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
□记者 余凌云 通讯员 江松松
溪水潺潺、波光潋滟;百瀑争流、万木葱茏。屏南白水洋·鸳鸯溪景区山清水秀、游人如织,一抹抹“警察蓝”悄然点缀其间。
近年来,屏南县公安局深化“林长+警长+景长”融合生态治理模式,差异化打造特色“山林型”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实现全链条打击违法犯罪、全要素保护绿水青山、全过程护航绿色发展,把守护“填满”绿水青山间。
以警为“基” 创新联勤共治
白水洋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坐落于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白水洋世界地质公园内,与白水洋万米浅水广场相伴相依,每年旅游旺季也是该工作站最繁忙的时候。
8月1日上午,该站联合县农业农村局举办以“关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家园”为主题的增殖放流活动。活动现场,30只黄喉拟水龟、6只平胸龟被放入指定水域,以进行替代性修复,弥补了部分水生生物资源缺失。这些黄喉拟水龟和平胸龟将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据介绍,白水洋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实行多部门联勤作战,充分发挥联勤队伍成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采取“步巡+定点巡+流动巡”的方式,对白水洋、鸳鸯溪景区开展巡查巡护、犯罪线索收集、矛盾纠纷化解、法律知识宣传等工作,重点针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全方位防控、全链条打击,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严厉打击危害生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
今年以来,该站已开展联勤执法8次,发现整治非法行为3起,排查整改安全隐患4处。此外,屏南县公安局共破获涉生态环境类案件26起,移送起诉26起,有效震慑了破坏生态资源违法犯罪。
以“智”为要 提升生态治理质效
“以前巡逻天亮出去、天黑回来,如今一名民警、一台无人机、一个大屏幕就能完成景区大范围的巡查,警力投入少、巡防效率大大增加。”白水洋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民警介绍。
这得益于该站深入推动“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落地生根、突破见效。
该站不断推进安防建设向景区重点区域部位延伸,吸纳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等成像感应设施,实现实时感知、远程控制等侦测示警管控功能,汇聚动物植物监测站、望塔、检查哨卡、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水文观测站等,织密沿河水域、林区等生态区位智能感知网,全面守牢水域岸线、林区等重点生态部位和重要生态区位。
同时,加强无人机等装备配备,健全“空地一体联巡”机制,提升整体巡防管控效能。对生态领域的人、车、部位等要素进行汇聚,为生态警务联勤运作提供数据支撑,形成智能探测矩阵,出现预警信息,民警第一时间介入处理,做到实时监管、实时预防,大大降低了涉生态案件的发生率。
“无人机是我们民警的‘顺风耳’和‘千里眼’。”民警告诉记者,在打击辖区非法狩猎方面,无人机提供了很大帮助。以前民警在排查非法狩猎点位时主要通过步行方式,从山脚到一些重点区域往往需要一两个小时以上,非常浪费时间,现在通过无人机可以快速地对重点区域进行巡航。
以警为“景” 助推生态旅游发展
“目前游客很多,大家在游玩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看管好孩子,保管好个人物品;进入林区景区,禁止吸烟;同时注意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有困难及时向周围巡逻民警求助或拨打报警电话。”9月8日,民警在景区巡逻时对正在排队等候就餐的游客开展安全防范宣传。
每年夏天,随着气温升高,白水洋、鸳鸯溪生态景区都会迎来旅游热。屏南县公安局以推进“两队一室”改革为契机,推动警力下沉,加大旺季期间对景区的警力投入。针对景区内安全防护装置、警示标志、救生用具等开展检查,对风险隐患点开展“地毯式”排查治理。同时,积极开展联勤巡防,对景区、林区内部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强化服务效能。
“警察就在我们身边,游玩更安心了。”福州游客李女士说道,在景区公共涉险区域、游客中心酒店、观景台、水上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都能见到巡逻民警。
此外,该站民警、辅警还定期向景区工作人员普及安全防范常识,督促整改安全隐患,并通过步巡、无人机空中喊话等多种形式向过往游客宣传森林防火、生态保护等相关知识,营造出安心、暖心、舒心的旅游环境。
责任编辑:林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