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以来,同心县纪委监委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导向,紧盯社会救助“人情保”“关系保”问题,多措并举,全力守牢民生保障底线。
紧盯责任落实,强化监督推动。对大数据筛查数据监督疑似问题线索244件进行分析研判,转为问题线索13件,立案1人,诫勉谈话6人,挽回经济损失18.67万元,以案件查办推动社会救助资金实现“账实相符、公平公正”。针对案件查办发现的问题,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督促县民政局充分发挥“惠民生、兜底线、救急难、促发展”的作用,严把低保入口关,对符合低保条件的,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严格落实定期复核制度,对不再符合条件的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截至目前,通过信息共享数据和“大数据+铁脚板”,县民政局向乡镇(开发区)发出疑点数据提示函6期72份,收回198人违纪违规领取社会救助资金15.6万元,实施城乡低保近亲属备案32人。
紧盯问题整改,强化政策宣传。督促县民政局严格按照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政策,持续推进社会救助“三公开”(救助政策公开、救助对象公开、救助热线公开),把救助政策、办理流程、申请条件和需要提供的材料呈现在广大群众眼前,在扩大群众对救助政策的知晓率的同时,让群众对救助政策可感可及,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充分运用“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微信公众号、村民小组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及村务公开栏等“线下”平台对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对象进行公开公示,制作“救助政策码上知”救助政策宣传码,加大宣传力度,公布城乡低保等救助投诉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回应解答群众投诉举报问题和合理关切,在12个乡镇(开发区)民生大厅和153个村(居)张贴“救助政策码上知”宣传二维码,及时回应并受理群众诉求4件,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紧盯整治效果,强化建章立制。坚持“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从源头和机制上探索解决和防范问题,督促建立《享受社会救助人员信息共享机制》《社会救助对象变动零报告制度》等制度,重点解决信息数据不准不通不共享的问题,由县公安局、卫健局、市监局、医保局等10家部门(单位)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有效解决了死亡、有公职、有车辆、有营业执照等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享受救助政策,有效制止了重复享受、迟报漏报瞒报死亡人员信息等问题,解决工作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形成规范申请确认退出机制,常态化日清月结管理、长效化动态调整,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清退,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退尽退。截至目前,已完成3个乡镇低保全面核查工作,对1025户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家庭按月份按批次进行动态调整,动态调整城乡低保5959人、享受高龄津贴199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1596人。(同心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