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壳公司”一般指公司注册成立以后,没有开展正常经营活动或者没有实际资产的公司,常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虚开发票等产业链中的工具。今年以来,湘潭市检察机关持续加强与行政部门协同配合,开展“空壳公司”源头治理工作,营造安商护企法治化营商环境。 两家建材公司没有实际业务,被不法分子用于非法目的,沦为了犯罪的中转站。 犯罪分子被依法处理,但判决不是终点。收集未报送报表仍存续的企业信息200多家,对碰上述企业近五年纳税信息和参保信息,筛选疑似“空壳公司”30余家,近日,湘乡市检察院以检察建议实现从“治标”到“治本”。 申请注册“空壳公司”,为他人犯罪提供帮助 2021年,被告人胡某发现了一条轻松赚钱的路子,他以自己的名义向湘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注册了两家建材公司,并将营业执照、对公账户等提供给他人用于转移违法资金,获取非法利益。 2023年至2024年间,胡某因犯非法经营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湘乡市人民法院判处刑罚。 “胡某在同一时间段集中注册多家公司,公司无办公场所且长期未经营,无社保、税收缴纳记录,这是空壳公司的典型特征。”承办检察官说道。 “空壳”岂能再存续?检察建议精准监督 判决生效后,检察机关的履职仍在继续。 今年7月,湘潭市检察机关组织开展涉“空壳公司”刑事案件排查。该案承办检察官逐一排查案涉公司的状态,以及是否载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结果发现,虽然两家“空壳公司”已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但仍处于存续状态。 为进一步调查核实,承办人员将相关线索移交该院行政检察部门审查。行政检察部门迅速开展核查工作,全面审查刑事案件卷宗,查询案涉企业信用信息公示资料,调取企业登记、参保、缴税信息,并于8月15日就该案召开公开听证会,充分听取了各方意见。 “经分析研判,我们认为案涉企业作为专门用于转移违法犯罪资金的洗钱工具,在判决生效后仍长期存续,存在继续为犯罪提供帮助的危害性。湘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辖区市场主体登记负有监督管理职责。”承办人员介绍道。为推动源头治理,承办人员前往湘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会商,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将立即核实涉案企业经营存续状况,依法作出处理。8月20日,湘乡市检察院向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对案涉公司进行行政处理,主动排查风险隐患,探索建立监管信息归集共享、联合惩戒机制,强化源头治理。 检察建议得到落实,治罪与治理一体推进 10月14日,市场监管部门作出回复,表示已就检察建议提出的内容开展调查处置,对涉案企业的准入材料进行复核、回访核查,并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纳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虚假注册公司转卖营业执照的行为不仅严重扰乱公司登记管理秩序,且易被犯罪分子用于不法用途,导致衍生犯罪高发,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破坏正常的营商环境。”承办检察官说道。 为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湘乡市检察院以该案为切入口,将“空壳公司”治理专项监督向纵深推进。为摸清辖区内“空壳公司”底数,该院探索构建“空壳公司”监管类案大数据模型,开展数据碰撞分析,主动向市场监管、税务、人社等部门调取涉企数据,系统分析数据内涵,筛选出五年以上未缴纳税务、未年度审核的公司共215家,并调取上述企业的纳税信息及参保信息,通过比对、筛查和梳理,锁定疑似“空壳公司”共32家。下一步,湘乡市检察院拟制发类案检察建议,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市场主体开展全面清查整改,提高市场主体退出质效。 检察官手记: 打击治理,久久为功。湘潭市检察机关将继续将“空壳公司”治理作为重点,依托行刑衔接工作机制,打通与行政机关的信息壁垒,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系统摸排“空壳公司”线索,与公安、法院、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等部门形成工作合力,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原文链接:https://www.hnzf.gov.cn/nograb/646854/75/1441204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