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流淌的古黄河畔,宿迁经开区黄河街道汲取了这条河流的灵动与深邃。在这里,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居民安居乐业;历史在此沉淀,传承着岁月的智慧与温情;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小堡垒”筑就“大幸福”
“自从有了24小时智能便民仓,一些家里用得着不常备的工具这里都能找到,可方便了,真是我们居民的‘百宝箱’。”说起小区里设置的24小时智能便民仓,黄河街道的居民连连称好。
智能便民仓外观类似快递柜,存储格中家用工具、医用品、文娱、政策宣传等4大类40余种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针头线脑”应有尽有。从室内便民仓到第二代扫码柜式智能便民仓,再到现如今只需扫脸即可随时取用的第三代智能便民仓,便民仓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升级迭代,完成了三次华丽“蝶变”。同时,设置便民仓“仓管员”,配备志愿服务队,极大满足了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截至目前,黄河街道辖区68个已交付居民小区实现智能便民仓全覆盖。
为持续深化“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落细落实小区党支部便民服务日制度,黄河街道将每月5日定为“益五益实”便民服务日,打造便民服务品牌,通过建立“1个宗旨、5支队伍、10个精品”的“1510”工作机制,由小区党支部牵头,以“党建+公益”更实举措,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由居民推选出小区安全巡查岗、老张磨剪子戗菜刀、守护健康“源”动力、“巧妈妈”帮帮团等10个金牌服务项目在辖区巡回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关爱,也为社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基层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黄河街道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凝心铸魂作用。我们将小区作为城市社区治理的最前沿,大力推动辖区内45个小区党支部全面实现组织、阵地、服务全覆盖。着力实施书记项目“青源计划”,发挥基层后备人才引领作用,为基层治理提供强劲动能。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盼,同时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形成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黄河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晨晖说。
党建特色服务套餐成效显著,“楼长圆桌会”入选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学习材料,“黄河益家亲”作为全市首例“我为群众办实事”案例荣登省党史学习教育官网,“阳光餐卡”特色服务入选市级“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黄河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经验做法,推进党建服务项目提升优化,推动党群服务圈与生活功能圈融合发展,让党建品牌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效能,真正实现党建项目与群众满意“双向奔赴”。
“小变革”催生“大经济”
今年夏天,黄河街道热闹非凡。每到夜晚,城中大聚场人气十足,人们在古玩商店、跳蚤市集、花鸟市场、儿童娱乐场等区域拥抱城市烟火气,畅享夏夜晚风。九鼎制噪市集也充满了食客的欢声笑语,造型别致的手工艺品摊位前聚满了感兴趣的市民。
近年来,夜经济不断攀升。夜市的繁荣不仅让游客们大饱口福,更让当地的商户们受益匪浅。面对日益多元的夜间消费需求,黄河街道主动求变,发展出融合“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种业态的夜间商业集聚区,已成为夜色中最鲜明的主角,不仅为城市增添活力,也成为提振消费市场的“激活剂”,推动经济焕发蓬勃生机。
良禽择木而栖,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我们黄河街道在这方面下足功夫,全力做好签约项目帮办服务,协助已签约企业办理土地报批、工商注册、立项备案等相关手续,在推动新签约项目早日投产达效的同时,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帮办服务的速度和温度。”黄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崇高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一批重点项目也将在黄河街道精彩亮相,梨园社区生态停车场项目于7月底全面建成使用,青岛路邻里中心将于年底投入运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仅为街道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宿迁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黄河”力量。
“小改造”见证“大变化”
“小区里随处可见乱拉乱扯的晾衣绳,有时健身器材也成了棉被的‘栖身’之地,一些居民直接在树枝上绑绳,树枝都被厚重的衣被压弯了,不仅影响环境美观,还对小区绿化、安全通行造成了影响。”黄河街道各网格微信群内,居民纷纷说出自己的需求。网格员一一记录,20个工作日内,居民居住小区阳光充足的公共区域空地上,出现了8处“集中晾晒区”,彻底解决了“晾晒难”的问题。
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关乎居民的幸福感。晾晒秩序井然,非机动车停放井井有条。走进天星花园小区,房屋漏水维修、口袋公园改造、市政道路改造、监控设施更新、中心广场景观改造提升、电梯加装等9项基础设施项目,以及“社区两房”功能提升等整治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补齐服务居民短板,满足多元化需求,提升居民的宜居感。
老旧小区“逆生长”,得益于“加减乘除法”重构社区空间的做法发挥重要作用,加的是空间规划,减的是违章建筑,除的是安全隐患,乘的是服务功能倍增,带来群众幸福感的“旧地升温”。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黄河街道有针对性地精准设计改造“菜单”,通过对小区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居住环境整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推动形成符合发展实际的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确保每一个细节都改到群众的“心坎”上。
“老旧小区改造不是简单地‘涂脂抹粉’,而是要‘面子’与‘里子’‘硬件’与‘软件’‘多数’与‘少数’兼顾,改造与管理结合,这样‘焕新’后的老旧小区才能实现‘常新’。”家住天星花园小区82岁的老党员白玉侠感慨地说:“小区经过改造,现在大变样了,看着就舒心。跟着党走,我们的日子现在越过越美。”
黄河街道地处宿迁市主城区,辖区内老旧小区众多。今年以来,黄河街道围绕文明城市长效建设标准,聚焦群众的“需”与“盼”,把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作为办好民生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开展楼道出新工程、非机动车车棚建设工程、集中晾晒区建设工程、“飞线”整治、宣传载体提升等“五大惠民工程”,对辖区内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升级”,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也为“可爱宿迁”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今,人们对于居住的需求已经从“需要”升级为“想要”,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实现城市居住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漫步黄河街道,一栋栋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宛如长龙纵横支撑起城市脉络,一座座公园绿地绘制出美丽宜居城市的底色,一份份暖心的民生“成绩单”,细致入微地折射到百姓柴米油盐的生活中,与民生福祉紧密相连,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生活中积累信心,酿造幸福,绽放笑容。
“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民生工作有“温度”,百姓幸福才有“热度”。黄河街道始终从群众需求出发,以小切口托起大民生,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用实际行动惠民生、增福祉。民情日记就是黄河街道长期坚持的一项为民办实事创新举措,日记本虽小,但记录的却是最真实、最贴切的民生,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和点赞。
“昨天,网格员在群里通知有义诊,我今天就来量了血压,测了血糖,社区真的把咱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了,大事小事都给咱办得妥妥的。”家住马赛公馆小区的姚宏喜老大爷高兴地说。
社区党员干部带着民情日记本走进“一对一”帮扶对象家中,耐心且细心地询问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和存在问题,详细记录在日记本上,简单的问题现场解决,复杂的问题集中、联合、限时解决,用脚步丈量民生,用真情温暖群众,已经成为黄河街道经常出现的暖心画面。
“特色网格”创建是黄河街道民生工作的一大亮点。按照区域,黄河街道将居民小区划定成93个网格571个微网格,明确微网格联络员,以走访入户唠家常的形式听民声、讲政策、查隐患、送牵挂,不断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同时,探索建设“云网格”服务管理体系,“三官一律”、卫健、城管、社会组织等专业力量集结入驻,居民问题困难一键直发,入驻部门及时响应在线处置,以“精网微格”推动“精管善治”。目前,进圈入群居民达8万余人,居民户覆盖率达100%,日均收集信息量1600余条。
“竹板一打响连天,小区安全挂嘴边,大伙可要上点心,一条一条仔细听。居民住宅要安宁,电动车儿按规行,发现违规共劝阻,和谐社区同维护……”一阵阵清脆悦耳的快板声,传递着电动自行车安全知识,伴随着社区的统一标识宣传车,响彻大街小巷、居民区内。
这是黄河街道首创的“宣传车动起来、小喇叭响起来、横幅拉起来、政府公告贴起来、微信群转起来、显示屏亮起来,宣传员唱起来”的“七个起来”宣传方式,将电动自行车安全知识普及到社区内的每一个角落,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意识。
不仅如此,从今年年初开始,黄河街道按照“应建尽建、应装尽装、应管尽管”的原则,积极推进非机动车充电车棚建设和电梯阻车器安装。目前,辖区1121部电梯已全部安装阻车器,实现了对已交付住宅小区的全面覆盖。此外,黄河街道还在住宅入户门厅安装了AI摄像头,这些AI摄像头不仅能进行常规的视频监控,还能通过AI算法分析图像,发现如烟火、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等异常情况,并及时通知物业管理人员,为社区居民创造安全、舒适、便利的智慧化生活环境。
民生安全无小事,须臾不可放松。黄河街道按照“重点领域隐患坚决消除、其他风险隐患动态监管”的原则,全面排查各类风险隐患,分类施策销号整改。今年以来,开展社会面小场所、校园、工贸企业等安全检查2290家次,整改一般性安全风险隐患435处;常态化对万源商城“三合一”场所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开展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白巡+夜查”行动,及时发现并整改“飞线充电”等安全风险隐患。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七个起来”宣传模式的引领下,黄河街道持续开展安全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家庭等系列活动,通过“智能化”防控、“规范化”建设和“多样化”宣传,让安全知识深入人心,遍布每个角落,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