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高大庄严的“宪法书”,矗立在江西省井冈山市葛田乡古田村尊法宣誓广场的中央——鲜艳的中国红、橙黄的尊法鼎、庄重的宣誓词,让这个红色乡村充满浓郁的法治氛围。 不远处,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柏油路,一座座统一装饰的民宿楼,利用老旧房屋改造而成的红色驿站、村史馆、红色书屋点缀其中,构成了古田村独具特色的亮丽风景线。 近年来,江西围绕“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目标,推动将法治元素融入红色文化中,挖掘、整理、保护、利用红色法治文化资源,强化立法和普法,创建红色治理品牌,建立一批法治文化阵地,推动形成一批区域性红色法治文化集群,让红色法治文化立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乐安县地处原中央苏区北大门,被称为“红军标语第一县”。这里保留了3800余条红军标语和漫画,其中不乏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公买公卖等蕴含法治元素的内容。 为弘扬红色法治文化,乐安县建成全省首家红军标语博物馆,采用多媒体、情景交互、实物展板等技术手段,真实再现苏区革命时期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同时,将法治元素融入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中,推动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融合,使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红色法治文化的熏陶。 “红色,是江西最鲜明的底色。”江西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陈欢欢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江西依托全省近3000处革命旧址、350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法治文化阵地矩阵(集群),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一批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人民委员部旧址、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旧址等为代表的国家级和省级红色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让红色法治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 十月的瑞金,山水含情,岁月凝香。走进红井革命旧址群,记者仿佛穿越时空,又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烽火年代。目之所及,古木参天,土黄色的房屋外墙上,斑驳的标语虽然已经褪色,沉淀的却是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红井革命旧址群是闻名中外的“红井”所在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人民委员部旧址便坐落其中。许多游客带着老人和孩子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追寻先辈足迹,重温红色记忆。 多年来,司法部、江西省司法厅、赣州市司法局对司法人民委员部旧址的修复给予了大力支持。修复后的旧址保留了原客家祠堂的建筑风貌,占地面积313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300平方米。旧址内,大量的史料图片和实物展陈,生动再现了苏区军民开展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和探索。 记者看到,每个陈列部分都有历史照、旧址照、文物照等史料,配备电子地图及相关文摘,并辅之以艺术油画、电子翻书、一体机、触摸屏,让前来参观学习的群众更直观了解中央苏区司法史,了解中央苏区时期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2018年,该旧址入选首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穿越历史的风尘,往事历久弥新。赣州市司法局四级调研员范平介绍说,近年来,赣州市充分利用革命旧址优势,通过开展诵读红色家书及《八子参军》《信念的力量》红色故事、学习传承中央苏区司法史、中央苏区法治精神等主题教学活动,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法治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深挖红色法治内涵,讲好红色法治故事,让红色法治文化在赣鄱大地代代相传。 记者了解到,为弘扬法治精神,江西还依托赣剧、采茶戏、花鼓戏、萍乡春锣等,推出一批地方戏曲法治文艺作品和一批富含本土特色及非遗元素的法治文创作品,用法治文化的力量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激活红色法治基因,擦亮法治文化新名片。如今,江西已将红色法治文化融入城乡规划、文旅项目、红培基地等多个领域,先后建成国家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3个、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44个,全省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实现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