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中山,“秋老虎”不时逞威,艳阳高照。位于中山市东凤镇伯公社区北社路尾的社区“小公园”经过一段时间翻整后,绿树成荫,正是居民们纳凉健身的好去处。
而不久前,这个“小公园”还是一个垃圾积聚的黑点。社区网格员开展日常巡查时,收集到居民群众的强烈反映,希望予以整改。经社区研究,对该处黑点进行改造,不久后就建成具有美观性、实用性的“小公园”。
“我们做基层治理工作,就是通过党建引领,把群众身边的糟心事、烦心事一件件解决。”伯公社区党委书记许锐贤说,伯公社区位于中山市的“北大门”——东凤镇的中心区,近年来,社区面临流动人口过于密集、社区治理难度大等问题。社区党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结合“百千万工程”工作要求,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进一步推进平安社区的建设,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文明村”“中山市先进治保会”等众多荣誉称号,切实增强了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伯公社区位于中山市“北大门”东凤镇的中心区,经济繁荣,商住小区林立。
“网”尽群众事 “格”外用心办
东凤镇?是中山市小家电产业重镇,被誉为“中国小家电创新基地”。澎湃的经济活力背后是庞大的流动人口。五湖四海的新老中山人在这片土地逐梦,不同利益诉求也带来了基层治理难题。伯公社区位于东凤镇的中心区,流动人口多达4万人。他们的烦心事,也是各级党委的“头等事”。
伯公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搭建了“1+8+18+N”的网格管理体系。
伯公社区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树立“一年365天,每天都在您身边”的工作理念,通过积极搭建“1+8+18+N”网格管理体系,将社区党委设立为一级网格,将社区的“基层党组织+平安法治建设+社会事务管理+城市管理+党群服务+综合执法+辖区派出所”等职能部门相融合设立为二级网格,又将所属的18个小区设立为三级网格,居民网格和专属网格设立为四级网格,着力构建了“党建为统领,网格化管理,多元化参与,精细化服务,信息化赋能”的“一统四化”综合网格管理机制。
前不久,社区网格员就收到第十二小区居民小何的反映。小何说,他将房屋租给小周用作员工宿舍,原房屋租赁合同即将到期时,不料小周提出降租金的请求。小何表示不同意,继而产生房屋租赁纠纷。社区网格员及时登记,基层一“吹哨”,由公安驻村民警、网格员等组成的“社区调解组”即时成立,双方应约来到社区接受调解。“老实说,第一次调解并不愉快。大家都有各自的道理,大家都有难处。”黄国平说,第一次不欢而散后,社区调解组及时重新制定调解方案。实地到现场勘查和了解情况,分析双方的核心诉求和实际困难,再次把双方约到社区。
“有了现场调研和数据。这一次我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分析目前的经济形势,大家语气平和了很多。”最终双方意见达成一致,互相退让一步,达成调解并现场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双方矛盾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昔日的闲置荒地“变身”社区党建公园
无独有偶,前不久一个周末,社区网格员在开展日常巡查时,收集到第三小区居民群众反映位于儿乐托儿所对面的闲置用地,杂草丛生,滋生蚊虫,严重影响了人居环境,周边的居民意见很大。网格员及时反馈到社区,社区及时联合驻村领导和驻村部门、社区综合协调委员会、小区协管员等开展实地走访,详细摸排该地块的面积、用地性质、周边住户意见等情况。最后,经过多次商讨,结合居民群众的意见,社区及时对该地块进行平整并施划车位,同时在周边种植树木,为居民提供了服务,提前化解了治理风险。“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黄国平说。
只进一扇门 巧解百姓忧
社会利益多元化、矛盾纠纷复杂化、群众诉求多样化,是近年来基层治理工作面临的普遍难题。一个案例往往有着纷繁复杂的群众诉求,一旦处理不好,有可能成为不稳定因素的“矛”,如果化解得当就能成为基层长治久安的“盾”。伯公社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群众事无小事”的原则,在东凤镇全镇率先创建村级“综治中心”示范点,随后将“综治中心、法律援助中心、警务接待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多中心整合,实行集中办公、集成服务的运行新模式。
伯公社区综治中心联合多个职能部门,为群众提供集成解决方案。
一个中心如何调动各方资源?
黄国平介绍,该社区综治中心秉承“只进一扇门,服务不缺位”的工作理念,联合派出所、信访、法庭、司法、妇联等多部门入驻,协调联动,积极探索多元化解方式,设置了“人民调解室”“治安联室”“平安议事厅”等多个功能室,打造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法律援助于一体的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体系。同时,社区强调规范运行,明确了“四步调处”化解工作流程:一是接待受理和登记,二是分类交办和限时化解,三是主动联络和反馈答复,四是做好教育疏导、加强个别稳控,基本形成了矛盾纠纷调处闭环,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前不久,有居民前来社区寻求帮助,自述曾遭受不幸的事情而导致性情孤僻,害怕与人交流,不愿意面对社会,一度在家中封闭自己。与此同时,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父母经常在家为金钱争吵,未曾给予关爱,心理健康产生了偏差,已寻求精神科医治三年,效果未能好转。她主动来到社区综治中心,向社区说出了自己的烦恼,希望社区可以帮忙提供心理服务,帮忙找到一份工作,减轻一下压力。
工作人员耐心倾听登记,予以核实后,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及时为其开展工作帮扶。一方面,社区通过联系公安部门协调为其有自残倾向进行监管;为其寻找一些可以在家里从事简单的手工,从而减轻经济压力。另一方面,社区推荐安排了每周一期的家庭调解以及舒心驿站心理疏导。联合卫健部门定期询问其精神疾病进展。社区工作人员还找到其父母,劝导他们多给予关怀。“目前她已找到一份稳定的手工工作,精神状况良好,有按时地吃精神药物控制好病情,也已经没那么烦躁焦虑了。”
群众只进一扇门,服务不缺位。
“个案背后的问题往往是复杂多样的。让一个本来身处困难的群众逐个部门求助并不现实。我们在基层,通过一个中心联动市、镇职能部门,为其提供集成解决方案,大大减轻了群众求助压力。”据悉,该中心运行以来,伯公社区已受理各类矛盾纠纷90余件,解决纠纷85件。通过强化矛盾调解、法律援助、劳动仲裁、信访调处“四位一体”联合服务模式,全力疏导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科技赋能社区高效“智”理
“伯公路近期有工地在建设,周边路段存在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居民反应强烈,希望予以解决。”
“儿乐托儿所对面的闲置用地长满杂草,居民反应强烈,希望予以休整。”
不久前,网格员小郭在日常巡查时,把发现的问题通过手机系统上传到伯公社区智慧社区治理平台,通过创建工单,问题不久后迎刃而解。这样高效智慧的治理效率已经成为该社区基层治理的常态。
伯公社区智慧管理中心为基层治理添动力。
据介绍,近年来,伯公社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和智慧化,投入500万元创新打造全镇首个村级智慧指挥中心,建设集视频监控、智慧停车和小喇叭三个系统为一体的智慧化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实现了迅速做出分析研判,将各个环节无缝对接,实现矛盾纠纷隐患的“一站式”受理,并实现社区平台视频信号的集成汇总,进而实现各级平台的统一指挥和调配。目前,社区视频监控平台接入130路视频监控和6个河涌监测点,安装秩序小喇叭50个,新增3500个车位,实现辖区监控和管理全覆盖。2023年以来,社区有效警情同比下降24%。
2023年,社区再次积极探索,创新开发搭建“智慧社区”管理平台,主要包含数据汇总智慧大屏、厂企商铺和出租屋管理和工单管理等,特别是投诉和反馈模块,各级网格员可以通过“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将日常巡查发现的矛盾纠纷问题随时上报到智慧管理系统。由社区干部、驻点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提供法律服务、纠纷调解等多种服务,诉求受理情况同步反馈至网格员。对事项处理情况进行评估、保存资料至数据库、结果反馈等工作也将通过智慧管理系统完成,实现便捷管理。
伯公社区“积分银行”,凝聚基层治理新合力,居民把“社区事”当成“家务事”,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力军。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还通过系统开发创建“积分银行”管理平台,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框架下的实施积分管理,由社区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热心公益的居民群众组建“道德评议会”和“红白理事会”,一起细化积分规则等机制,主要包含参与创文、共治共建、乡风文明和荣誉表彰四大积分模块。居民群众在线上兑换的同时,在社区也设置了“积分银行”兑换点,居民群众可以拿积分兑换米油、纸巾、影视/音乐会员、手机话费、停车月租等礼品,将不可见的道德予以细化量化,将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由“社区事”变成“家务事”,激励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