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赶集还能顺带解决问题……”11月15日,新干县大洋洲镇杨家村村民徐某在民情赶集工作室里感慨道。 11月18日,记者从新干县委社会工作部获悉,近年来,新干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基层治理实践形式,大力推行“民情赶集工作法”,通过乡镇搭台、干部“摆摊”、群众赶集等方式,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解民忧,让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接待群众(图/受访单位提供) 集市“摆摊”晓民情 一年前,有村民反映大洋洲镇农贸市场基础设施破旧、卫生环境不佳;现如今,大洋洲镇农贸市场店铺经营井然有序,道路宽敞整洁,店铺招牌风格统一。这是新干县大洋洲镇积极推动“民情赶集工作法”的生动体现。 2023年6月,新干县政协委员唐小平在民情赶集工作室值班时,收到村民反映大洋洲镇农贸市场人居环境落后的社情民意。唐小平立即将该社情民意整理上报。大洋洲镇党委、政府迅速调研,多次协商后,作出了开展改造提升的回复。随后,结合群众的意见建议,以“宜居宜业”为出发点,将300余万元资金投入到集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路面“白改黑”、车位新建扩建等项目建设中,大洋洲镇面貌焕然一新,极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了解,新干县以方便赶集群众就近反映问题为首要原则,参照商贩摆摊方式,采取“固定+流动”模式,在集镇人流量最大的农贸市场门口设立民情赶集工作室,并在各自然村设置“民情赶集”流动工作点,让群众感受主场优势、迸发“畅谈”激情。 “我们遵循村民传统商贸赶集特点,将农历每月初二、初五、初八赶集日固定为‘民情赶集日’,乡村党员干部深入网格‘摆摊’收集民情、代办民事,让群众在集镇买卖交易的同时,可在民情赶集工作室说问题、提建议,实现家事、公事一起办。”新干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同时,由乡镇党委书记带头,乡镇班子成员轮流“摆摊”,该县建立“1名带班领导+2名协作干部+1名公安干警”的赶集日值班制度,按需吸纳公益律师、退休政法干部、品牌调解员等社会力量参与,健全接待群众来访、收集意见建议、解决群众诉求“一室通办”机制,有效推动群众上门找干部变为群众干部“双向奔赴”。 截至目前,已开展“民情赶集日”活动400余次,收集采纳有效建议400余条,协助解决问题超500个,化解矛盾纠纷百余起。 部门联动办实事 “我们依托民情赶集工作室,探索建立跨部门多层级联动研究机制,近年来已经将超400条建议有效转化为施政为民的政策和推进工作的举措。”新干县民情赶集工作室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今年5月,大洋洲镇人大副主席陈文杰在邓家陂村开展“民情赶集日”活动,有村民反映邓家陂村老村部大楼闲置导致资源浪费,希望能够有效利用。陈文杰了解情况后,主动协调村“两委”班子与各部门对接,得知新干县民政局在推进“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后,大洋洲镇主动对接。 经多方努力,10月11日,邓家陂村由老村部大楼改造而成的“一老一小”幸福院正式启动运营,目前已有26名老人在院用餐。该院还为全村青少年提供了活动和娱乐场所。 据悉,近年来,新干县利用民情赶集工作室设在一线的优势,加强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持续性问题联动分析、预警跟踪,对能现场解决的当场予以回应销号,较为复杂的分类转入民政、住房、教育等职能部门限时处理。 同时,新干县以民情赶集工作室为主阵地,推行“工作室+”模式,因地制宜增设司法援助、矛盾调解、住房审批、社会救助等7个专项服务板块,整合法治宣传、综治维稳、便民服务等服务事项,将基层政务服务前移至民情赶集工作室,破解群众办事反复跑、效率低等问题。 “我们建立民情‘记账’‘结账’‘入账’三步递进式办理工作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照单全收、分类交办、全程随访、一事一档、评级考核’闭环式管理。按照‘谁赶集、谁负责、谁跟踪、谁反馈’原则,明确办理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到每日一汇总、半月一统计、每月一分析,实时制作‘民情晴雨伞坐标图’,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前后衔接’的工作格局。”新干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文/实习生熊风雨 全媒体记者闵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