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叔的“摆茶调解”之道
——记武夷山国家公园法庭“金牌”特邀调解员郑清泉
□记者 汤仙念 通讯员 彭琳
晨光洒落、鸟语虫鸣。静谧的小城逐渐喧闹,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茶入盏,事先缓;闻茶香,怒气散……”哼着《吃茶劝和歌》,武夷山国家公园法庭“金牌”特邀调解员郑清泉如往常一样,到法庭驻庭值班,摆上“特邀调解员”的桌牌,戴上老花镜,拿出卷宗翻看起来。
破镜得重圆
“我要离婚!马上离婚!这日子没法过了!”前不久,一阵阵抱怨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一名女子满脸怒容地走进法庭。见状,郑清泉连忙迎上前去,将情绪激动的女子小吴带至调解室。
“小妹别急,我是调解员老郑,有什么事先和我说道说道!”摆上茶具、烧上热水,根据多年办案经验,郑清泉先稳定小吴情绪。
水汽氤氲、茶香四溢,温杯烫盏间,小吴冷静下来,将事情原委道来。原来,小吴的丈夫小李婚后长期不工作,对家庭更是漠不关心。兼顾工作和育儿令小吴身心俱疲,希望结束这段婚姻。
婚姻不是一个人的事,经过交谈,郑清泉分析二人仍有感情基础,纠纷的症结在于小李,遂立即联系小李,与其沟通。小李对此也很懊恼,不想家庭破裂,希望郑清泉帮忙调解。
次日,郑清泉将夫妻俩邀至法庭开展“背对背”调解。一边,郑清泉从情理上对小李好逸恶劳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循循善导唤醒小李对家庭的责任感。另一边,法官助理张慧云从女性视角与小吴交心,释法说理,告知其诉讼离婚的相关流程。
“小吴愿意最后给你一次机会,你要好好把握,男子汉要勇于承担!”最终,郑清泉将调解结果告诉小李,小李承诺一定会改过自新。
“多谢老郑叔恳切的劝导,小李已找到工作,也更顾家了,现在一切都好起来了。”调解后的3个月,郑清泉电话回访时,小吴高兴地表示。得知喜讯,郑清泉放下心,捧起一杯热茶,从容地看起下一份案卷。
“老郑叔原是村里的调解主任,调解经验丰富,一泡茶的功夫就找到矛盾点,化解家事纠纷很有一套,值得我们年轻干警学习借鉴!”张慧云感慨道。
邻里六尺情
常言道:邻里和,赛珍宝。融洽的邻里关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今年初,作为邻里的邱女士与黄先生争吵不休,诉至法庭。
“调解工作先得‘追根溯源’,就像泡茶要先‘醒茶’一样。”郑清泉联系二人所在社区的网格员,一同前往现场查看。经了解,邱女士在自家房屋一侧搭建了一个烟囱,排烟口对着黄先生房间阳台。黄先生将房屋出租后,租客在屋后空地上搭了简易厨房,将烟囱排烟口直对邱女士家的茶室。黄先生与邱女士俩人因此结怨,多次调解未果。
“你的烟对着我家卧室吹,窗户我们都没法开!”
“我还没说你呢,你的烟对着我家茶室,我喝茶都是油烟味!”
“都是多年的邻居,先别争了,坐下喝口茶吧!”郑清泉将二人约在邱女士的茶室,与网格员一同为他们“评理”。郑清泉对双方的错处进行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各自的问题,并引用“六尺巷”的典故,希望能够以和为贵。闻言,二人表示愿意配合调解。郑清泉与网格员立即提出方案:因黄先生常居异地,由邱女士安排人员将二人烟囱改道,费用均摊,二人均认可。
不久后,郑清泉路过二人屋前,看到烟囱都已改道,欣慰地点点头。“老郑叔,快进来喝茶!”邱女士正巧在茶室喝茶,热情地邀请郑清泉到家中饮茶。“感谢有您,这茶才能更香!”
定分止争快
春日的武夷风景如画,游人如织。今年4月,河北的温女士跟随旅行团到武夷山游玩踏青。然而,愉快的旅行却被一场意外打破:在某酒店餐厅用餐时,温女士不慎滑倒,导致右股骨颈及右肱骨近端骨折。旅行社、酒店与温女士沟通无果。无奈之下,温女士到武夷山国家公园法庭寻求帮助。
面对温女士的诉求,该法庭庭长姜欢当即联系旅行社和酒店了解情况,并邀请郑清泉参与调解,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妥善解决纠纷,让温女士能够早日返程。
起初,旅行社和酒店态度不明,温女士情绪不佳,调解进展并不顺畅。于是,法官与郑清泉将圆桌调解和“吃茶话事”机制相结合,厘清各方需承担的责任。一方面,由郑清泉安抚温女士情绪,在法庭“聊法茶空间”与温女士饮茶话事,在交谈中解答温女士的顾虑;另一方面,法官对旅行社和酒店释法说理,引导积极配合。夜幕降临,调解方案渐渐明朗。最终,在法官和郑清泉的主持下,三方达成一致意见,由酒店、旅行社向温女士支付全部费用。次日,经历一番波折的温女士露出笑靥,踏上归家之路。
“原本以为身在异乡维权难,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感谢姜法官、感谢老郑叔,我还会再来武夷山游玩。”临走前,温女士对姜欢和郑清泉感谢道。
“7年来,老郑叔一直发挥余热,在群众中都有口皆碑,是法庭定纷止争的重要力量。”姜欢对郑清泉赞不绝口。
责任编辑:林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