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从海口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获悉,近期海口市电信网络诈骗警情趋势有所上升,案件高发类型主要以虚假网络投资理财、刷单返利、虚假贷款三大类为主。同时,中心发布多起电诈典型案例,提醒市民群众提高警惕,谨防被骗。
真实案例
1.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诈骗
11月12日,李某在浏览微信视频号时,有一陌生男子添加好友并自称是军人,互相了解一段时间后,对方发送虚假链接让李某帮忙买入“老凤祥足金”。在操作中发现收益较高,且对方保证无风险,稳挣不赔,李某便注册账号转账充值买入。过后,对方称追加3万元可获得更高收益,但需线下指定地点进行现金交易,李某于11月19日在海口市某医院门口将现金交给一陌生男子,交易完成后,其准备提现时却发现账户异常无法提现,遂意识被骗,于11月25日报案,共计被骗金额4万元。
易受骗群体:单身、离异群体
作案手法:骗子在各大社交网络平台上结识受害人,虚构身份,并与受害人“培养感情”。随后以帮忙理财为由,让受害人点击虚假链接进行操作,同时诱导受害人参与,向指定账户转账或线下现金交易,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网络交友需警惕,不要被陌生人的甜言蜜语迷惑,不要和没有见过面的人谈钱;不相信“有内幕、稳赚不赔”的博彩、理财,要守紧自己的钱袋子。
2.刷单返利诈骗
11月24日,王某看到一则兼职广告,便添加广告上的QQ群。随后对方发送兼职教程视频,王某按照对方要求购买300元话费充值卡,接着联系”客服”办理退款及返利,对方提供虚假二维码让其扫码,扫码后输入两次密码错误并自动跳转到人脸识别,识别成功后王某发现银行卡内余额被转走,遂意识被骗,共计被骗金额17299元。
易受骗群体:待业、兼职群体
作案手法:骗子在各类自媒体平台上发布虚假广告,受害人添加骗子后,让受害人根据自制的教程视频引导受害人购买充值卡。以办理退款及返利为由,要求受害人扫描虚假二维码办理,跳转至人脸识别,导致个人资金被划扣,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网上刷单本就违法,切勿扫描、点击陌生人发送的二维码或网址链接,谨防上当受骗。兼职刷单、先充值转账做任务后返利的都是诈骗。刷单诈骗多种多样,切勿贪小便宜吃大亏。
3.消除不良记录诈骗
11月25日,李某在海秀中路接到陌生来电(006115**91610),对方自称是微保客服,称其保单到期,如不取消会自动扣费。因查看确有此保险便相信对方,接着点击对方发送的虚假链接下载某服务虚假App,登录后开启屏幕共享。“在线客服”先让李某查看银行卡账户,再让李某发短信给银行的官方号码,短信内则附有银行卡密码。按要求操作后,对方发送银行卡已关闭自动扣费的虚假图片,接着称抖音放心借没有关闭自动扣费,需要清空额度才能关闭。李某按照对方要求多次扫码转账后,遂意识被骗,于11月27日报案,共计被骗金额15272元。
易受骗群体:不特定人群
作案手法:骗子冒充保险客服人员,谎称到期不取消将自动扣费,引导受害人点击虚假链接下载虚假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在骗子的诱导下,受害人将银行信息及密码全部展示给骗子。随后以需清空额度为由,要求受害人将网上借贷的钱款向指定账户扫码转账,进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微信、支付宝“百万保障”均为自动开启的安全设置,完全免费且不会影响个人征信。凡是以不关闭“百万保障”业务会影响个人征信、按月扣费、影响理赔等为由要求转账的,都是诈骗,切勿与对方屏幕共享,拒绝向陌生人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