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让“社会伤口”弥合修复
——福建监狱在全国监狱系统中率先开展“蓝风铃”恢复性司法活动
□谢伟英 陈晓蓉
服刑人员受到法律制裁,被判处刑罚入监服刑。然而,监狱并不能完全消除服刑人员与受害者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随着服刑人员刑释后,可能被激化引发新的社会安全问题。
为破此难题,福建监狱守正创新,开展“蓝风铃”恢复性司法活动,搭建起施害方和受害方之间沟通的桥梁,妥善修复被犯罪行为伤害的社会关系。此举对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化解社会矛盾起到积极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
化解矛盾纠纷,就得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如何引导服刑人员用行动解开受害者心中的结?对此,福建监狱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强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在全国监狱系统中率先开展“蓝风铃”恢复性司法活动,致力修复被犯罪行为伤害的社会关系,推动施受害双方化解“心结”,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今年以来,共有10多个省份30余批次外省监狱单位来闽学习考察恢复性司法工作做法,泉州监狱服刑人员张某某恢复性司法典型案例在全国监狱长业务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
攻心治本 文化浸润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近年来,泉州监狱结合闽南地域特色,将传统民俗文化、艺术文化引入恢复性司法活动,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转变服刑人员思想,促进真诚悔过。
泉州监狱服刑人员张某某书写忏悔书
2018年,“三进宫”的张某某被转调至泉州监狱。女友失望的表情、亲人指责的声音和父母担忧的泪水,团团黑雾在张某某心底弥漫。
定期召开改造分析会、翻阅每一份相关档案、多次开展谈心谈话……泉州监狱抽调民警成立攻坚小组,通过研判分析,制定家人亲情帮教、文化知识教育、劳动技能培训等多种改造方案,渐渐帮张某某驱除了心中的阴霾。
经过3年的攻坚转化,在监狱长接待日,张某某小心翼翼地询问道:“我想再多还一些赔偿款,该怎么做?”抓住张某某认罪悔罪的苗头,民警趁热打铁鼓励其参加“蓝风铃”恢复性司法活动。
重读判决书、书写忏悔信、拍摄忏悔视频……在这过程中,民警发现张某某完成度不高,且情绪越来越焦虑。“入监前他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更不懂如何向受害者家属清晰表达自己内心的忏悔。”民警回忆道。为准确表达内心想法,张某某主动报名参加监狱的扫盲班和学历教育课程,并在民警的指导帮助下,歪歪扭扭写下千字忏悔书。
2023年以来,福建监狱累计开展各类认罪悔罪专项教育活动130余次,先后有1.3万余名服刑人员向受害者群体寄送忏悔书。
搭建桥梁 融冰救赎
“报告警官,我申请缴纳民事赔偿款,不知法院能不能收?”厦门监狱服刑人员鲍某询问。监狱民警了解情况后,帮助鲍某联系原审法院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由于受害者家属未在法院执行局申请执行,导致执行局没有立案记录,原审法院不接收无立案的民事赔偿款。因此,服刑人员减刑所需的财产刑调查函也无法开具。
之后,在当地司法局的协助下,民警联系上受害者家属。鲍某一案的受害者父亲年事已高,贫困的家庭急需这笔民事赔偿款,但家属却对此疑虑重重,“等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消息,本不抱希望了。突然叫我们去领钱,恐怕又要无功而返了。”
为打消家属疑虑,让后续领取民事赔偿的流程更顺畅,监狱民警与泉州中院沟通,确定具体细则和领取流程后,再次拨打受害者家属的电话,约定在法院碰面。
11月12日一早,泉州中院门口已有几个焦急的身影。在民警的协助下,受害者家属将表格材料递交给执行局窗口。通过查询,鲍某及同案人员早前已在泉州中院缴纳10万元,一直未被领取。当民警郑重地把此次鲍某的缴纳凭证交到受害者家属手上时,受害者家属提出疑问:“警官,我们领了这笔钱,他是不是就不用坐牢了?”
厦门监狱民警协助受害者家属将表格材料递交给执行局窗口
花钱消灾、破财免灾这种观念深深影响着广大群众,也让他们对监狱工作产生误解。对此,民警耐心地向受害者家属解答监狱相关政策,向他们展示鲍某在狱内录制的忏悔视频和服刑改造“成绩单”。“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也无法挽回了,他这些年能够积极履行赔偿,在里面好好服刑改造,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宽慰了。”受害者家属表示。
通过“蓝风铃”恢复性司法活动,福建监狱积极搭建服刑人员和受害者沟通交流平台,引导双方真诚沟通,为矛盾化解创造有利条件。2023年以来,全省监狱电话联系受害者5300余次,派员1300余人次到省内外县市区开展实地走访。邀请被害人或家属进监所实地了解服刑人员改造情况,直观感受服刑人员改造表现,引导放下敌对情绪,促进双方情感交流。今年以来,共邀请12批次受害者进监考察,受害者充分肯定服刑人员改造表现并寄予期望,出具谅解信或谅解视频60余件。
多元调解 从“心”开始
“我们‘修复’的每一步都有困难,监狱职能有限,从服刑人员方面了解的案情不够全面,想要找到全部受害者,修复社会关系需要借助其他单位的力量。”为此,福建监狱引入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当地政府、公益法律援助等相关职能部门力量,为施受害双方提供经济、心理和社会支持。
“道歉有什么用,他把我老婆撞死了!”2022年12月,莆田监狱民警走访慰问受害者家庭,表明上门访问的意图时,毫不意外地遭到了拒绝。
服刑人员郑某因交通肇事罪在莆田监狱服刑,他深知自己对受害者家庭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整日郁郁寡欢。秉着治本攻心的教育原则,民警联系莆田市团委、德化法院以及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等部门,组成“蓝风铃”小队,先后走访受害者家庭、服刑人员家庭。“我真的知道错了,我在积极赎罪,希望你们可以原谅我……”视频中,郑某声泪俱下,并给受害者家属展示赔偿款缴纳的单据。
受害者家属送锦旗给厦门监狱民警
多次走访了解情况、帮助受害者家庭申请司法救助金、邀请心理咨询师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创伤疗愈、解决受害者子女就学就业问题……民警一系列的帮助让受害者家庭逐渐放下心理防线,郑某及其家人也向受害者家属表示,将持续弥补对他们家庭的伤害。“他在赎罪,我们就不追究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从受害者家属口中说出却十分不容易。当郑某得知被害人家属原谅他时,心中压着的担子终于卸下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23年以来,福建省相关职能部门力量共进监开展法治道德教育160余次,协助受害者申请司法救助131人次,为施受害双方开展心理测评和辅导2200余人次。
总结经验 形成长效
今年1月15日,泉州监狱派出民警工作组远赴贵州,前往受害者家属杨某家,就服刑人员张某某履行赔偿方式、方法等事宜进行协商,并邀请参加张某某提请的减刑听证会。“听证会上,受害者家属既能全面了解服刑人员服刑期间的所有表现,也能亲耳听到他们的忏悔,亲眼见到他们的现状。是否给予减刑,我们要充分尊重受害者家属的意愿。” 派出民警介绍道。
泉州监狱民警对张某某进行个别教育谈话
1月19日,张某某提请减刑听证会在泉州监狱召开。这是福建省首次有受害者家属参加的听证会。这天,张某某终于说出了10多年来的内心煎熬。面对受害者家属,他哽咽着跪下,忏悔自己冲动的行为。“时间过去这么久了,现在张某某能够真心悔过,我也就原谅他了。”了解了张某某服刑改造的情况,看到其诚恳的态度,受害者家属谅解了张某某。
5月20日至22日,福建省监狱管理局就此案在泉州举办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评析会暨减刑庭审现场观摩活动。与会人员听取泉州监狱关于开展“蓝风铃”恢复性司法活动的情况和做法。通过系列实践,福建监狱将相关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固化形成《福建监狱开展恢复性司法活动工作指引》,探索鼓励服刑人员主动承担责任、履行民事赔偿,用积极赔偿受害者的实际行动、真心诚恳的悔罪态度,努力弥合被犯罪行为伤害的社会关系,让服刑人员认罪悔罪综合评价机制“穿透纸面”,构建完整闭环的工作体系,实现矛盾化解工作常态化开展、长效化巩固,努力开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新局面。
完善机制 巩固成效
风劲好扬帆,奋进在当时。面对修复被犯罪行为伤害的社会关系这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福建监狱以非常决心、非常举措、非常付出,通过层层筛查、步步走访、心心相融,成功完成恢复性司法案件64起,引导服刑人员主动履行民事赔偿2000人次,帮助2800余名受害者获得赔偿300余万元,有力保障受害者群体的合法权益。
刑释人员张某在闽西监狱民警和长汀法院执行局法官的指导下补缴赔偿金
“蓝风铃”恢复性司法活动开展以来,福建监狱在实践中总结形成坚持以执法为民理念为中心,以服刑人员教育改造为抓手,搭建施受害双方沟通协商“三个渠道”,巩固成效“三个机制”的“1133”恢复性司法工作经验做法。
2023年1月25日,闽西监狱服刑人员张某经减刑刑满释放。刑释前,张某与受害者曾达成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赔偿金的协议。然而,今年8月初,闽西监狱通过电话回访长汀法院执行局和受害者家属时得知,张某在前几个月都能按照协议每月打款,但6月、7月未能及时履行。
了解到刑释人员张某与其父的赔偿金履行情况,监狱民警尝试与二人取得联系。“你在刑满释放后仍有义务和责任履行民事赔偿判项,如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要按协议约定和相关法律的要求承担相应责任。”“警官,那两个月的工资被我爸拿去赌博输光了,我会尽快补齐的。”原来,张某年少时误入歧途,没有读书,也没有学手艺,出狱后先是在餐厅当服务员,后又去送外卖,每个月都将工资交给父亲,再由父亲交于长汀法院执行局,没想到父亲把工资偷偷转走了。
为避免再次发生断缴行为,闽西监狱和长汀法院执行局取得联系,执行局法官表示可以由其指导张某通过手机操作直接向执行局账户缴款。9月20日,张某向民警发送一张图片及一段话:“9月份的赔偿款已缴交到位。接下来,我都会按协议要求准时履行赔偿责任。”
为进一步督促服刑人员依约履行赔偿协议,巩固“蓝风铃”恢复性司法活动成效,福建监狱加强活动开展的跟踪溯源,定期开展家访、心理辅导、就业帮扶等活动,持续加强服刑人员再社会化和受害者的帮扶。建立与社区、公安、法院等部门定期通报制度,全过程监督和指导服刑人员恢复性司法活动开展。“蓝风铃”恢复性司法活动的开展,有力修复了因犯罪行为伤害的社会关系,让受害者群体真切感受到“法治阳光”,也促进服刑人员积极改造,更好融入社会。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近年来,泉州、莆田、宁德等监狱相关恢复性司法案例被中国长安网、民主与法制时报等国家级媒体刊发转载,受到社会民众和“法检司”等部门高度关注和赞扬。
责任编辑:林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