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自古以来便有尊崇清官、传承廉风的传统,北宋名臣胡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精神更是浸润地域文脉,同时,这里亦是刘英等革命烈士战斗与牺牲之地,红廉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永康市纪委监委深挖地域文化中的清廉基因与红色底蕴,依托刘英烈士陵园、永康抗战纪念馆、方岩纸花艺术馆、松溪书吧、方岩胡公庙纪念馆等一批特色廉洁文化阵地,串起兼具“古廉”与“红廉”的精神寻访之路,让观者在访古探今中悟廉润心,于行走驻足中接受廉风浸润。
刘英烈士陵园
刘英烈士陵园,依山势铺展,松柏苍翠如列阵。踏入陵园,庄严肃穆之感扑面而来。陵园集烈士墓、纪念馆、纪念碑、纪念亭于一园,以刘英烈士“赤心献革命,决然无自营”之精神为魂,通过翔实的生平展陈,尽显其清贫自守、克己奉公的共产党人本色。
园内诸墓静卧,刘英烈士墓、张贵卿烈士墓、永康十三烈士合墓错落其间,松柏环绕守护忠魂。纪念碑巍峨矗立,飞檐凝正气,碑石载丹心,似在无声诉说先烈们投身革命、舍生取义的英勇事迹。漫步纪念馆中,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定格峥嵘岁月,一件件斑驳的革命文物承载初心使命,生动再现了先烈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丽篇章,让红色信仰在此代代相传。
抗战纪念馆
青砖黛瓦凝岁月,斑驳墙垣记烽烟。永康抗战纪念馆,静处方岩岩下老街一隅,其前身乃抗战时期之警察大队与监狱署,青墙之上弹痕依稀,每道裂痕皆如历史之印记,默默诉说着当年永康大地浴血奋战的可歌可泣过往。馆内以“省府迁移”“全面助力”“永康硝烟”“开明士绅”为脉络,陈列丰富史料,复原真实场景。一幅幅泛黄的文献、一件件留存的器物、一幕幕重现的画面,引领观者回溯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切身感受先辈们面对强敌时信念如磐、百折不挠的抗战精神。如今,这座承载着特殊记忆的建筑,已成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它以实物为证、以史实为魂,将永康人民在抗战中的坚守与奉献代代传递,让不屈的民族气节与厚重的家国情怀在此永续传承。
纸花艺术馆
素纸为媒承古韵,彩艺焕彩传匠心。方岩纸花艺术馆,藏于方岩老街之中,馆内展示架上纸花静静绽放。方岩纸花,亦称“吉祥花”“胡公花”,其制作需经“凿”“染”“制”三道核心工序,每一步皆需匠心巧运,非娴熟技艺不能成。尤以“染”之工序,染料调配、上色把控皆需精准,直接关乎纸花色彩之绚丽鲜活,尽显手工技艺之精妙。作为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纸花技艺既体现永康人“变废为宝”的生存智慧,也承载了人们对胡则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寓意着只有秉持清廉之风,才能带来吉祥、幸福的生活。
松溪书吧
松溪书吧,依溪而筑,隐于清幽之处,松影婆娑映溪畔,墨香袅袅润心脾。其名源自明儒程文德之号“松溪”,寄寓传承先贤“官到贫时方为清”的清廉操守。程文德乃永康名贤,仕途显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万历年间获追赠礼部尚书,谥文恭。其一生清贫自守,致仕归乡时唯携数箱典籍,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曾为其作传,誉之为“清正名臣”;《四库全书》亦收录其著作,评曰“文德位通显要,然殊清廉、刚正”,先贤风骨,至今传颂。
书吧为两层老式小楼,青瓦覆顶、木梁承重、依溪而建。雕花窗棂漏下细碎阳光,木质书架上《程文德集》等著作整齐陈列。这里不仅是幽静的阅读空间,更是一座活化的清廉课堂。“官到贫时方为清”的箴言,已然在溪水的潺湲里、在纸页的翻动中,成为滋养“廉心”的清流。
方岩胡公庙纪念馆
方岩胡公庙纪念馆,坐落于方岩山顶,丹墙碧瓦映青山,香火袅袅传千年。穿过题有“赫灵”二字的照壁,沿石阶缓步而上,胡公祠外照壁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八个大字,在苍松翠柏的映衬下熠熠生辉。场馆以时间为脉络铺陈展陈,既收录胡公则“太宗赐名”“睦邻怀远”“治理钱塘”“改革盐法”“范公作铭”等生平事迹,又以朱方、程文德、程正谊等永康清官的廉政生平为卷,清晰勾勒出永康清官“恤民如子”的政德传承,让廉洁文化的脉络在此清晰可溯。当暮鼓晨钟在山间悠悠回荡,当数字化展陈技术与古老石刻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方岩胡公庙纪念馆正以开放包容之姿,将千年积淀的勤廉智慧,转化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精神力量。
(永康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