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成功跻身全国增长最快的十大避暑旅游目的地。”日前,《中国旅游报》刊文点赞普洱旅游亮点表现。古城烟火,千年茶香、雨林秘境、民族歌舞……普洱的独特魅力正吸引着八方游客。
近年来,普洱市紧扣旅游城市建设目标,深化文旅融合改革,旅游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景区建设提档升级,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全市文旅产业的发展展现蓬勃活力。
自进入暑期旅游旺季以来,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职责定位,紧盯文旅产业政策的落地落实,文旅市场秩序、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将监督“触角”延伸到文旅产业发展一线,靠前监督、主动监督,以“监督+服务”双轮驱动,既保障产业健康发展、又激发市场活力,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
“景区人流量激增,你们有没有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停车分流预案准备好了吗?”连日来,市、县(区)两级纪检监察机关组成监督检查组,前往部分景区开展实地督查。
规范有序的文旅市场环境,是增加游客体验感、满意度的重要保障。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联合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深入开展旅游服务创优提质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第三个百日行动以及旅游行业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问题集中整治,通过“四不两直”方式,对全市范围内重点景区、餐饮企业、酒店民宿、购物场所等关键点位开展“前置式”“体验式”监督,为游客提供了安全、舒适、公平的消费环境。
同时,督促文旅企业加强自律,树立诚信经营理念,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市场秩序,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建立投诉举报平台,鼓励游客和媒体对文旅市场中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据统计,上半年已累计检查旅游景区、旅行社等涉旅企业656家次,核查“不合理低价游”线索284条,查处旅游案件6起,约谈旅行社2家,受理“一机游”投诉64件,均实现48小时内办结,办理“30天无理由退货”4件,退货办结率100%。
进入暑假,满足青少年个性化需求的研学游迎来了旺季。思茅区纪委监委围绕“家庭自然探险营”“雨林科考”“茶咖生态观测”“少数民族语言课堂”“旅拍最普洱”等亲子游、研学游等主题线路的提升改造、环境氛围营造等细化监督任务,压紧压实职能部门责任,规范研学旅行市场管理。
“研学旅游是助力青少年增长见识、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但若任由乱收费、管理混乱、安全保障不足等问题滋生,不仅会加重家庭经济负担,更可能损害学生身心健康。”思茅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地察看研学旅行路线、课程设置等情况,对发现的部分市场主体服务意识不强、餐饮卫生不达标等问题,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发送工作提醒函,推动相关部门完善研学旅游市场准入、收费标准、安全规范等制度体系,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让研学旅游规范发展,真正成为青少年拓展视野、增长知识的“行走的课堂”。
“这里景色优美,民风淳朴,商家服务也热情温馨,遇到问题打电话反馈很快就能得到解决。”来自上海的游客陈敏对世界文化遗产景迈山倾心已久,这次暑期假日终于如愿以偿。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区一直是广大游客心目中亲近自然、探寻茶秘,感受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灵魂栖息地。澜沧县纪委监委将守护这份美好作为重要职责,纪检监察干部沿着游客路线,将导览标识清晰度、茶林步道安全防护、餐饮住宿卫生与价格公示等细节,一一纳入监督清单进行实地检查。
针对部分游客反映的“高价茶”“虚假宣传”等问题,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通过明察暗访排查违规经营行为,对侵害游客权益的现象“零容忍”。
同时,推动建立“纪检监督+景区管理+志愿服务”联动机制,在旅游高峰期协调党员志愿者在游客中心、茶林岔路口等重点区域提供指引服务,为老年游客、携带儿童的家庭提供便利帮扶。
“你们对过期、临期的食材是怎么处理的?”“请把你们的食品采购账目和健康证明出示一下……”旅游繁荣带动餐饮业发展,确保饮食安全是监督检查的重中之重。江城县整董镇纪委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景区周边超市、土特产店、餐饮店等重点场所进行走访,详细了解食品加工操作流程、食品进货台账、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贮存管理等情况,杜绝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文旅是驱动城市经济活力、完善基础设施、彰显文化特色、提升民生幸福感与城市影响力的重要引擎。”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擦亮监督“探头”、创新监督方式,真正做到“文旅产业推进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深挖细查文旅产业发展中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全方位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充分释放文旅经济新活力。(郭春祥 || 责任编辑 吴刘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