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走进大姚县湾碧乡,成片的芒果林绿意盎然,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果香。贵妃、椰香等芒果早熟品种抢“鲜”上市,果农们穿梭林间采摘、搬运、分拣、装车,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芒果产业是湾碧乡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湾碧乡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芒果产业,让金沙江畔的荒山披上了绿装,芒果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天干时挑水浇树,一天跑十趟都不够。”大姚县湾碧乡巴拉村果农马聪吉满脸愁容地对前来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说道。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县纪委监委立即将其列入问题清单,督促湾碧乡尽快解决。监督检查组多次到现场查看,跟进灌溉项目进展。在监督推动下,湾碧乡实施了光伏提灌工程等项目,还引入智能农田灌溉系统,果农通过扫码即可便捷启动灌溉,有效破解了芒果产业“靠天吃饭”的瓶颈。
除了缺水,运输难、销售难、缺技术等问题也是制约湾碧乡芒果产业发展的瓶颈。
群众的难题就是监督的靶心。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组建监督检查组,采取“室组地”联动、“蹲点式”调研等监督方式,紧盯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使用、惠农惠民政策落地、干部作风等方面,深入村组、田间地头、果园等地开展监督检查,着力查找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问题清单,点对点进行交办,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确保芒果产业长足发展,促进群众增收。
“老乡,今年芒果结得好不好,销售有困难吗?”县纪委监委聚焦芒果产业发展全流程,紧盯芒果采摘、运输、销售等关键环节,通过实地查看、入户走访、当面询问等方式,详细了解制约芒果产业发展瓶颈,督促湾碧乡切实履行职责,提高为民服务意识,组织技术人员不定期深入芒果种植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帮助果农提高种植、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促进芒果增产,群众增收。
“我家种了30 多亩芒果,目前挂果面积有15多亩,去年卖了16.5万元,今年果子长得好,预计可以卖到18万元左右。”在湾碧乡巴拉村炳海芒果种植基地,果农马聪吉一边采摘芒果一边笑着说。如今,像马聪吉这样因芒果产业增收的农户还有很多。
监督推动下,湾碧乡建起芒果中转站、芒果汁加工厂,实现分拣、打包、冷藏一条龙,有效保障了芒果品质,并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积极探索“企业+集体+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径,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让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双提升。目前,湾碧乡芒果种植面积达6.2万亩,产量超2万吨,产值达8600余万元。
“我们将继续紧盯产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跟进监督、精准监督,让芒果这颗‘江畔金果果’成为群众致富的‘幸福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梁家礼 || 责任编辑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