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法治舆情 > 朔州法院刑事案件量刑说理机制改革进入新阶段——第三版《庭前量刑规则告知书》运行良好

朔州法院刑事案件量刑说理机制改革进入新阶段——第三版《庭前量刑规则告知书》运行良好

发布时间:2025-09-16 来源: 山西长安网 作者:佚名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法院刑事审判工作质效,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动刑事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朔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扎实推进量刑说理机制改革,自2023年5月12日起正式在全市范围推行庭前量刑告知书制度,并分别于2023年9月12日、2025年4月15日进行了两次改版优化。目前,第三版《告知书》已更新完成并正式使用,新版本版面更加简约大气、内容更加充实完备、条文更具针对性,规则告知流程更加完备,量刑说理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

  “上诉率高、发回重审率高是我们刑事审判条线的难点和痛点,要下大力气进行改变。”

  “当事人不服裁判,是他们对量刑标准不够了解。各县(市、区)裁判标准不够统一,被告人在比对刑期后会有自己的判断。”

  “人民法院释法说理主要包括审查判断证据说理、认定案件事实说理、适用法律说理和运用自由裁量权说理四种方式,我们要求法官们还要加强量刑说理。”

  “当事人可能对法官不信任,我们要主动接受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早在2022年,朔州中院分管刑事审判工作的副院长张利平就开始思考并搭建具有朔州法院特色的量刑说理机制,该项机制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制作了一册近百页、命名为《庭前量刑规则告知书》的册子。这本手册经过长期调研、反复斟酌,在多次修改过程中,市中院刑一庭庭长赵文、刑二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刘英、刑一庭副庭长赵晓燕以及已经退休的原郭军民庭长、张向阳法官都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两级法院刑事审判团队亦反复多次研讨、修改,最终形成了《告知书》及相关配套资料,完成了朔州法院量刑说理机制改革的制度架构。该机制的搭建与运行是朔州法院主动接受监督、强化量刑说理、统一裁判尺度、提升审判质效的重要抓手。

  2023年5月6日,朔州中院召开全市法院量刑说理工作机制专班研讨会,重点就完善刑事案件量刑说理工作机制展开研讨,与会人员就市中院刑事审判团队制作的《庭前量刑规则告知书》及附件草案相关内容的设置、运行的可行性、存在的困难问题等进行了充分讨论。

  庭前量刑规则告知书是朔州中院推进刑事案件量刑说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告知书》在充分调研并征求律师、看守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各基层法院、群众代表意见基础上形成,包括法官寄语、量刑原则、步骤、方法、相关罪名量刑细则、被告人反馈意见及被告人羁押期间表现考核表五个板块,旨在通过庭审前向当事人送达该量刑告知书,让当事人掌握人民法院量刑依据,起到精准普法、提升公信的作用,也能够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律师及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倒逼各法院法官规范化量刑,进一步统一裁判尺度。完善刑事案件量刑说理工作机制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两级法院刑事审判团队参与调查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朔州法院刑事诉讼配套机制完善与改革的一次“破冰”行动,意义十分重大。

  把每一个司法环节都变成释法说理的小课堂

  

  研讨论证会之后,《告知书》制度开始试行。在历次动员活动中,市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利平多次就量刑规范化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学习研讨的意义、内容、目的进行了说明。表明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要严格依照“两高三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两高”联合印发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省法院与省检察院联合印发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两高三部”联合印发的《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省法院与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联合印发的《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办理刑事案件实施细则(试行)》等相关规定审理,贯彻落实量刑规范化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促进刑事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刑事条线法官多次就贯彻实施量刑规范化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点以及理解适用情况进行研讨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审判团队对量刑规范化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解,为今后刑事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首次实行

  2023年5月12日,朔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制定并在全市范围试行庭前量刑告知书制度。该制度旨在在开庭前将法院初步的量刑考量告知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保障其知情权,促进量刑公开公正。

  第二版改版

  随着实践的深入,为了进一步完善告知书的内容和格式,提高告知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朔州中院于2023年9月12日对庭前量刑告知书进行了首次改版。此次改版主要依照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山西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文件,增加了常见罪名量刑的法律依据和计算方法,使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能够更清晰地了解量刑的具体标准和过程。

  第三版改版

  为适应司法改革的新要求,推进量刑的精细化和规范化,朔州中院于2025年4月15日再次对庭前量刑告知书进行改版。第三版告知书进一步细化了量刑情节的认定和量化标准,增加了危险驾驶罪最新司法解释的详细说明,同时明确了被告人在量刑程序中的权利和义务。

  “每一个环节都要释法说理,每一次沟通都是一次普法课堂。”

  为更好推进量刑说理机制改革,2024年9月,张利平走进朔州市看守所,为看守所全体民辅警及在押人员带来一堂“庭前量刑”集体教育课,课程既教方法,也讲案例,还释法理,深入浅出,反响热烈。

  一名在押人员很激动:“《庭前量刑规则告知书》不仅让我们明白了量刑标准,还专门给我们设置了发表意见的专栏,会让我们的意见得到充分尊重。”

  “《告知书》设置了被告人羁押期间表现考核表,并将该表纳入量刑考量范围,对我们看守所的规范管理意义重大。”看守所一名警务人员表示。

  《告知书》基于科学的理论、丰富的实践、扎实的论证,数年来的高质高效运行进一步验证了该项机制的旺盛生命力。

  数年来的实践表明,量刑说理机制改革、《告知书》在两级法院刑事审判工作中的普遍运用所产生的效果主要包括:

  进一步提高量刑准确性。庭前量刑告知书制度促使法官在庭审前更加深入地研究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全面考量各种量刑情节,从而提高了量刑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通过对比实行该制度前后的量刑结果,发现量刑的偏差率明显降低,量刑更加均衡、合理。

  进一步缩短庭审时间。由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庭前对量刑情况有了充分了解,庭审中对量刑问题的争议明显减少,庭审焦点更加集中在案件事实和证据上。这使得庭审时间大幅缩短,提高了审判效率。据统计,实行该制度后,平均庭审时间较之前缩短了25分钟。

  进一步降低上诉率和申诉率。被告人对量刑结果的满意度提高,上诉率和申诉率明显下降。不仅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也节约了司法资源,维护了司法权威和社会和谐稳定。

  手植梧桐会有凤凰自来

  量刑说理机制实施以来,全市法院共发出庭前量刑告知书1500余份。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发出的告知书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从内容上看,告知书从最初简单的量刑建议告知,逐步发展为包含详细量刑依据、计算方法、情节认定等丰富内容的法律文书;从形式上看,告知书的格式更加规范、统一,语言更加通俗易懂,便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理解。

  当事人反馈良好。大部分被告人表示,庭前量刑告知书让他们对自己的量刑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增强了他们对司法公正的信任。许多被告人在收到告知书后,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审判结果,积极配合庭审程序,认罪悔罪态度明显改善。部分被告人及其家属还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对朔州法院的这一举措表示感谢。

  律师认可支持。律师普遍认为,庭前量刑告知书为他们的辩护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依据。通过告知书,律师可以提前了解公诉机关的量刑建议和法院的量刑考量,有针对性地开展辩护工作,提高辩护质量。同时,告知书也促进了控辩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减少了庭审中的对抗,提高了庭审效率。

  兄弟法院给予肯定。朔州法院的庭前量刑告知书制度得到了兄弟法院的广泛关注和肯定。多家兄弟法院来市中院交流学习,借鉴该制度的经验和做法。这不仅提升了朔州法院的影响力,也为推动全省乃至全国的量刑规范化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

  厚土之上奋进不息

  朔州法院庭前量刑告知书制度的实施,是全市法院在量刑规范化改革方面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该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当事人、律师和兄弟法院的广泛认可。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市法院刑事审判条线将继续深化量刑规范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庭前量刑告知书制度,不断提高审判质效,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法治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朔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www.sxpeace.gov.cn/article/cc7f8274886340bdb2615a982bc902f2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广告服务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