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翻飞,剪刀游走在红纸间,“法”的字样与象征公平正义的天平图案渐渐成形,当居民围坐桌前,跟着剪纸艺人学剪“法治窗花”,法律知识在欢声笑语中悄然入心……这是“非遗法律明白人”普法品牌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场景。近年来,瑞昌市以国家级非遗文化--剪纸为载体,创新培育“非遗法律明白人”队伍,让传统技艺与法治精神碰撞融合,走出了一条“剪纸为媒 法治为魂”的特色普法之路。
“纸”为媒,让法律条文走近群众身边 为破解传统普法“单向灌输”难题,瑞昌市从剪纸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中筛选出部分技艺好、素质高的人员,系统开展“法律知识+剪纸技艺”双培训,一方面邀请普法志愿者讲授民法典、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重点法律知识,另一方面组织非遗传承人针对不同人群研发专门的“法律剪纸课程”,将抽象法条转化为“法治乡村”“婚姻家庭”“生态保护”等20余个主题的剪纸模板。如今,“非遗法律明白人”不仅能剪出传统吉祥图案,更能精准创作“长江大保护”“爱国主义教育”“民法典”等法律主题作品,让条文装上剪纸的嘴巴变成普法的艺术。“我们把法律知识融入剪纸构图,比如用‘法锤和天平’象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贴着‘依法’的印章体现依法行政。”市级剪纸非遗传承人、首批“剪纸法律明白人”李老师介绍,他已创作普法剪纸作品10余幅,成为瑞昌基层普法的“活教材”。
“人”为桥,让普法服务连通群众心意 “非遗法律明白人”既是“技艺传承人”,更是“普法贴心人”,他们推动普法从“会场”走向“广场”,从“文件”走进“生活”。在社区广场“开课”,“非遗法律明白人”带着红纸、剪刀走进社区,在居民楼下开设“剪纸普法微课堂”,边教居民剪“民法典”图案,边讲解民法典里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如高空抛物的法律后果、如何规范书写借条以及子女抚养权归属。8月29日晚,司法局举办的“星光之夜 法润民心”普法嘉年华活动中,赛湖街道东方社区一位居民在“非遗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区边剪边说:“以前学法律,条文长记不住,有的地方也看不懂,现在剪‘法治窗花’,图案一看就懂,道理一听就明!”在校园课堂“开花”。开展“剪纸普法进校园”活动,“非遗法律明白人”担任授课老师,教孩子们剪“正义天平”“未成年人保护法盾牌”,今年4月10日,夏畈小学将非遗文化剪纸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剪出了和平鸽、法盾、天平和“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字样,老师在传授剪纸技艺的同时,讲解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9月,市司法局联合教育局在市第六小学和市实验小学试点开设课后法治剪纸特色课,通过每周2课时80分钟的课程,培养学生剪纸技艺实践能力和学法用法的意识,了解校园常见的法律问题,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校园文化氛围。 “牌”为魂,让普法品牌收获群众点赞 为让“非遗法律明白人”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瑞昌市着力构建品牌培育长效机制,目前已培育骨干队员10人,带动剪纸普法志愿者200余人,开展“法治剪纸有奖征集”“剪纸工坊法治实践”和“非遗普法展”等活动,让“剪刀裁法韵,纸韵润民心”的理念深入人心。瑞昌市在“民法典宣传月”“平安建设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非遗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活动,将传统技艺与法治宣传创新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瑞昌法治剪纸先后在2023年全省“宪法宣传周”、2024年省“巾帼普法乡村行--法治文化进乡村”和2025年省“法润赣鄱 e网同行”非遗网络普法等活动中亮相,通过本土法治文化走出去的做法,营造浓厚法治宣传氛围。近期打造的“剪纸普法阵地”,拟设置法治剪纸作品展示区、互动体验区,配套“法律剪纸工具包”,方便群众随时学法、随手剪法。
如今,“非遗法律明白人”已成为瑞昌市普法工作的响亮名片,下一步,瑞昌市将继续深化品牌建设,推动“剪纸普法”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让法治之花在剪纸艺术的滋养下,绽放在群众心坎上,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非遗法治”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