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讲座,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执法规范化的认识和理解,要在具体执法办案中,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近日,在收听收看江西省赣州市公安局法治大讲堂后,赣州市公安局章贡分局解放派出所所长李冬辉说。像这样的法治大讲堂,今年以来赣州市公安局已举办4场。 近年来,赣州市公安局聚焦执法主体建设、硬件实体建设、考督一体建设,不断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 培训民警3.6万余人次 前不久,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的公开审判。赣州市公安局章贡分局刑侦大队民警陈聪在旁听席上听审后表示:“旁听庭审是一次很好的实践学习活动,使我体会到规范无误的程序和环环相扣的证据材料在庭审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为大力提升民警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赣州市公安局通过集中培训、网上培训、送教上门、实战演练、案例点评、跟班学习等形式,大力开展执法培训活动,强化执法民警的法治意识。此外,针对新颁布和新修订的法律法规,以及接处警、涉案财物管理等重点执法环节,赣州市公安局有针对性开展规范执法实战培训,执法民警每年平均接受执法培训15天。
赣州市公安局将执法培训向基层所队延伸。“我们建立‘每日一法条、每周一案例、每月一讨论’制度,以民警最常用、最急需、最薄弱的法律知识为重点,每天组织民警学习一条法律知识,每周集中一个小时组织民警对案例进行分析,每月组织民警开展一次执法环节大讨论。”兴国县公安局长冈派出所所长喻文鹏介绍,通过常态化学习培训,民警的法律素养和办案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据统计,2023年1月至2025年8月,赣州全市公安机关共组织开展各类执法培训280余期,参加培训民警达3.6万余人次,570余名民警通过高级执法资格考试,230余名民警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执法主体素质明显提升。 创新升级20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日前,记者在于都县公安局看到,嫌疑人进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后,由中心管理人员及禁毒、刑事技术、警务保障等部门民警联合办理入区登记手续,完成人身安全检查、物证保管、信息采集、毒品检测、光盘刻录等工作。“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建立,就是要确保办案民警专注于办案,不再为事务性工作奔波忙碌。据估算,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成以来,办案时间平均节约三分之一。”于都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方敏介绍。 赣州市公安局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坚持实战实用实效原则,创新升级20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20个接报案中心,推动实现执法办案、监督管理、服务保障一体化运行,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落实到每一项执法活动和每一个执法环节。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配备专门管理团队,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守,合成作战室、速裁法庭、未成年人“三位一体”服务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实体化运行,并全面拓展远程办案等辅助功能,受立案、医疗体检、讯(询)问、物品保管等执法办案环节实现“一站式”办理。 “如今,犯罪嫌疑人进入办案区后,可以‘一站式’完成人身安全检查、入区登记、信息采集等各项工作,方便了民警执法办案。”赣州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支队长赖军说。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接报案中心的升级,有效提升了执法办案质效——今年以来,赣州市公安局平均每起案件压缩办案时间5小时以上;今年2月至4月,每月警情回访不满意数逐月下降。 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 “2024年下半年,共评查案件7200余起,发现并整改执法问题1400余个。”赖军出示了一组数据,“有的执法办案民警存在惯性思维,认为‘以前都这么干,肯定没问题’,因此有一些执法问题仍然多发、难根治、易反复。” 近年来,赣州市公安局坚持问题导向,将问题查纠整改贯穿整个执法办案过程,创新建立每月一评议、每月一分析、每月一通报、每月一整改、每月一追究的规范执法“五个一”工作机制,动真碰硬查纠整治执法突出问题,把问题瑕疵消除在初始状态,切实提高办案质效。
在“五个一”工作机制的推动下,从接报警、受立案,到最后的案件办结,每个环节都有“质检员”把关,确保每一起案件办理都经得起考验。“五个一”工作机制的确立,改变了执法监督的形态,变事后监督为全程监督,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有效避免执法问题。 与此同时,赣州市公安局严格落实“谁办案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执法岗位责任制和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全面开展网上巡查、案件评查、质量分析、典型案例评选,切实加强案件审核和内部监督,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