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时政资讯 > 补偿金谈不拢,算协商离职还是被迫离职?

补偿金谈不拢,算协商离职还是被迫离职?

发布时间:2025-09-16 来源: 广东政法网 作者:佚名

  当劳动者已经离职,但双方对经济补偿金的数额存在严重分歧时,这段劳动关系结束的性质该如何认定?是算作协商一致解除,还是劳动者被迫离职?近日,佛山市两级法院审结的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为类似纠纷提供了明确的裁判指引。

  2021年9月,蒋某入职某家具公司,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至2023年12月31日。在合同到期前的2023年12月中旬,公司开始与蒋某协商离职事宜,并安排了他人接替蒋某的工作岗位,双方均确认2023年12月28日正式离职。然而,对于离职的原因和经济补偿责任,双方却各执一词。蒋某认为公司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应支付相当于经济补偿金两倍的赔偿金。公司则辩称是蒋某自己不愿意续签合同而自动离职,因此无须支付任何补偿。劳动仲裁阶段,仲裁委以合同即将到期且缺乏公司主动解约证据为由,认定合同终止无须补偿。蒋某不服仲裁结果,向法院提起诉讼。

  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法院审理此案后指出,双方均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各自关于离职原因的主张。考虑到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处于管理地位,在获取和保存证据方面相较于劳动者具有明显优势,法院综合双方的举证能力等因素,最终认定:本次劳动关系的解除,是由用人单位提出,并经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基于此认定,法院判决家具公司应向蒋某支付经济补偿金7万余元,同时还需支付拖欠的年终奖、加班工资等费用。家具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了原判。

  本案主审法官阐释了裁判的关键法理。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本质在于双方对解除劳动关系本身达成了合意。本案中,虽然双方对于经济补偿的具体金额未能达成一致并产生纠纷,但结合案件证据,双方对于“解除劳动关系”这一根本事实并无实质争议。鉴于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用人单位在获得证据的能力方面较劳动者更占优势,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在双方都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自己主张的情况下,认定属于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判决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这样,既能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又不至于矫枉过正加重用人单位的负担。


原文链接:https://www.gdzf.org.cn/index/shjj/content/post_18536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广告服务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