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玉龙县委统一部署,我有幸以县委第一巡察组成员的身份参与了十四届县委第十二轮巡察,此次巡察对于刚走上领导岗位不久的我来说意义重大,帮助我完成了一次从“执行者”到“监督者”再到“反思者”的角色转变,实现了政治能力、专业素养和实践本领的提升。
初闻被抽调到县委巡察组,参与对黄山街道党工委的巡察时,心中不免泛起层层波澜。街道作为我县城市治理的核心单元,其地位特殊、情况复杂,于我而言,这片领域既熟悉又陌生。兴奋与忐忑交织,更多的是对这份全新使命的敬畏与茫然。巡察工作究竟如何开展?能否精准发现深层次问题?一个个问号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组内动员会的严肃氛围,组长对巡察“政治体检”本质的深刻阐述,尤其是那句“巡察是党内监督的利器,更是对党员干部忠诚与担当的考验”,让我瞬间感受到了千钧重任。我意识到,这绝非一次普通的业务检查,而是一场严肃的政治任务,是对被巡察党组织全方位的“把脉会诊”。压力如山,却更激发了我化压力为动力的决心。我暗自鼓劲,必须快速进入角色,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转化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实际行动,不负组织的信任与重托。
巡察工作迅速铺开,海量的文件资料、繁杂的会议记录、各方面的汇报材料扑面而来,如何高效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精准定位疑点,曾一度让我感到有些模糊和无从下手。作为副组长,我需要带领组员们埋首于成摞的资料中,查阅核对、分析比对,从各类台账里发现端倪,从会议纪要中捕捉疏漏,从项目档案里追踪轨迹;作为联络员,我需要精准上传下达,协调安排个别谈话、下沉调研等事宜,确保信息畅通、步调一致。
那段日子,加班加点是常态,挑灯夜战成了习惯。渐渐地,在组长的指导和组员们的共同协作下,最初的模糊感被清晰的思路取代。我们学会了如何带着问题去查阅,如何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异常,如何从个别谈话的弦外之音中捕捉线索。撰写报告时,我字斟句酌,力求每一个问题定性准确、依据充分、建议中肯。整个过程,如同抽丝剥茧,从纷繁复杂中理清事实脉络,最终形成清晰、客观、有力的巡察成果。这条从模糊到清晰的路,是汗水铺就的,更是责任驱使的。
一个多月的巡察时光转瞬即逝,留下的却是深刻的烙印和宝贵的财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次经历,与其说是巡察别人,不如说是一次对自身深刻的检视与警示。透过街道党工委在管党治党、履职尽责中存在的不足和偏差,我仿佛看到了一面镜子,反照自身和所在乡镇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与风险隐患。它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权力运行的监督一刻不能松懈,制度笼子的扎紧一点不能含糊,为民服务的初心一丝不能偏移。
返回乡镇工作岗位后,我将以此次巡察为契机,不断提高从政治高度看待和处理业务问题的能力;将巡察中学到的方法论用于检视和改进自身分管领域工作;更自觉地深入一线,倾听民意,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注重从机制层面堵塞漏洞、规范管理,推动工作规范化、科学化运行,时刻绷紧纪律之弦,筑牢思想防线,保持清廉本色,书写出一名年轻干部无愧于时代的答卷。(玉龙县委第一巡察组 和云琪 || 责任编辑 吴刘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