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好社区矫正法,确保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提质增效,广东各级社区矫正机构始终坚持宽严相济的原则,采取教育、帮扶、心理矫治等多种措施,促使社区矫正对象从内心深处认识并努力改变自己,力争顺利融入回归社会。
江门
从情绪的囚徒蝶变生活的王者 司法帮扶为抑郁症社区矫正对象注入希望
陈某因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被法院判处缓刑,并被学校劝退。陈某对自己的前途感到一片迷茫,无法接受现实,虽然没有身陷囹圄,却自己编出一座囚牢,自我封闭。
陈某入矫后,鹤山市社区矫正中心和司法所工作人员通过专注聆听、积极回应、同理心等心理矫治技巧,支持和鼓励他表达内心想法。在辅导过程中,工作人员有意选择年轻人较为放松的商场、小店,营造轻松的氛围谈话、聊天。经过多次心理辅导之后,陈某逐渐敞开心扉,愿意沟通交流自己的困惑和内疚。
经过半年的心理矫治和跟踪帮扶,陈某的自我认知开始变得正面和积极,他对自己的肯定只缺少一个适当的契机。
司法所工作人员不断鼓励陈某发挥自身特长,参加编程比赛,并最终获得二等奖。
最近一次来报到时,陈某高兴地告诉工作人员,现在他已经完全不用吃药都可以入睡了,抑郁症基本上已经康复。还有半年,陈某的矫正期限就届满了,他与工作人员分享着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对往后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佛山
打造社区矫正公益活动新模式“社区矫正+志愿服务”
近期,佛山市三水区西南司法所通过与广东力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西南街道社区矫正公益活动基地”,打造一支“西南司法阳光志愿服务队”,以“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模式,为社区矫正对象搭建公益活动平台,旨在帮助他们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重建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
据研究,社区矫正对象普遍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阴影或自卑感,特别是在社会公众面前时,可能存在一定的被动、顾虑、抵触心理。在开展“社区矫正+志愿服务”活动后,社区矫正对象与其他人一样以普通居民身份登记为志愿者,主动敬老爱老、帮扶困难儿童、参与公共劳动,得到社区群众的好评。
从实践来看,“社区矫正+志愿服务”模式实现了司法所、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和社区矫正对象等多方共赢,即司法所检查考核时有据可查、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队伍得到充实、社区矫正对象能更好地回归社会。
肇庆
传递司法温度 情暖最后一公里
“真是辛苦你们特地跑来一趟为我们办手续,谢谢你们了。”林某及家属感动地说道。近日,肇庆市封开县司法局社区矫正执法大队及江口司法所工作人员亲自“找上门”,在广州某医院门口对新接收社区矫正对象林某进行了一场特殊的社区矫正入矫宣告,人性化地办理入矫接收手续。
林某因犯滥伐林木罪被法院判处缓刑,本应于2021年3月2日前到封开县司法局报到并接受社区矫正。但由于林某儿子患急性白血病,近期一直广州就医,林某负责陪护,治疗周期大概需要20天,林某因此未能在规定时限内报到。
考虑到对林某的特殊情况,经封开县司法局批准,由社区矫正执法大队及江口司法所工作人员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主动上门为林某办理入矫手续,完成入矫宣告,告知其必须遵守的各项规定和违反规定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以及依法享有的权利,并现场给林某上好“入矫第一课”,确保对林某的监管合法合规合情。在入矫谈话中,林某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有了深刻认识,并表示愿意配合社区矫正机构,积极接受矫正,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早日回归社会。
云浮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教育矫治质量
为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的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红色教育理念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作用,云浮市云城区司法局组织3月份新入矫的社区矫正对象到社区矫正爱国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聆听工作人员讲述红色革命故事、国家安全教育知识等内容。
由工作人员向社区矫正对象发放爱国主义教育试题,试题内容与爱国教育基地宣传内容相结合,社区矫正对象可以在爱国主义长廊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