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法制报 周莹莹 “你是接不到别的案子吗?怎么老接这种案子?能收多少代理费呀?”
“我收不到什么钱,有时候一分钱都不收。只是因为,我看他们过得太苦了,只有弱者的权益被保护,法律才有更大的价值。”
问的是收入,答的是初心。
今年43岁的党员律师马华平,在近二十年的执业生涯中,都在为贫弱者打官司,或者更直白些,就是为弱势群体在奔忙。相熟的同行、法官看到她如此辛苦,替她不值,她却说:“我看不得绝望的眼神、无助的面孔,就想着能帮则帮吧。这个帮一把,那个拉一下。”
不为功名,无谓利禄。这就是一名坚守公益的党员律师最质朴的驱动力。
截至2020年底,马华平和她所在的皖正律师事务所为弱势群体提供线上线下普法讲座、法律咨询等各类公益法律服务近十万人次,办理法律援助和调解案件1700余件,为弱势群体挽回经济损失近亿元,减免收取律师费近千万元。
●抛却铁饭碗 随心去逐梦
人生的选择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在专职从事律师工作之前,马华平曾在某事业单位上班。按时上下班、到时发工资的生活很是安稳,但马华平总觉得平淡的生活少了一些绚丽的色彩。大学时,就读法律专业的她,内心一直渴望着“砺法律之剑,维弱者之权”。梦想的火种在其心里越燃烧越旺,2002年,马华平作出一个令家人和朋友都不理解的决定:辞职去当律师!
她先是只身一人去了深圳,在深圳的那一年,远离家人的呵护,马华平品尝到了独自打拼的艰辛,但这段经历也磨炼了她吃苦耐劳的意志。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凭借自身努力,马华平准备在当地置业定居。
2003年春节,马华平回到家乡。一来是为了和家人过个团圆年,二来是为了在深圳置业办理相关手续。没成想,这一回来,就再也没有走成,“绊住”她脚步的,除了亲人的留念,还有一起案件。
长丰县村民樊某替同村的黄某盖房子,双方只有口头约定,没有任何纸质协议。樊某不慎从高空中摔下来,致脊椎骨摔断。后经伤情鉴定,樊某构成一级伤残。按理说,雇主黄某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可黄某认为樊某摔伤都是其自己不小心导致的,根本不愿意支付医疗费用。樊某是家中的顶梁柱,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两个还在上学的孩子,妻子身体状况也不好,家中非常困难。在受伤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却因负担不起医疗费,只好出院。
樊某的哥哥气不过,到黄某家中理论。两人协商不成,差点上演“全武行”。经人指引,樊某家人诉诸法律途径。彼时,我省法律援助尚未被纳入民生工程,法援覆盖面有限。樊某家人找了几名律师,奈何都因证据缺乏没有被受理。多方辗转,樊某家人找到了马华平,他们把马华平当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看到眼前这个瘫痪在床的农民,以及其背后摇摇欲坠的家庭,马华平下定决心:不取分毫,也要为他讨个公道。但是想要维权成功,谈何容易?马华平能做的,就是不遗余力地搜集证据。
一次,为了了解事发当时的情况,马华平只身一人带着相机来到事发现场,也就是黄某的家中。心虚的黄某尚未搞清楚状况,见有人前来,就拿了一根粗棍,上前欲要追打。幸亏马华平跑得够快,才免于一场无妄之灾。而今回忆当年的场景,马华平说自己当年“初生牛犊不怕虎”,慌乱之中还保住了相机,留下了重要的照片。
听闻此事,樊某哥哥对马华平表达了深深的敬意。“马律师,我知道这个案子很难办,我们很感激你。”经此一事,马华平不仅没有打退堂鼓,反而更激发了斗志,她告诉自己:无论过程有多难,我一定不能退缩!
被马华平不懈的努力所打动,樊某所在村的村干部愿意出来作证。该村干部曾参与调解樊某哥哥与黄某之间的打架纠纷。当时调解时,涉事双方对樊某受雇为黄某盖房子受伤的事实都认可无异议。
后来,此案经过一审、二审,法院认定双方存在雇佣关系,就樊某的受伤及治疗费用,黄某承担70%的责任,樊某自己承担30%的责任。在此基础上,黄某赔偿了十万余元。得知二审法院判决结果时,马华平如释重负。2005年春节前,樊某家人拿到了赔偿款。
为此案奔忙了两年,马华平用顽强的毅力、过硬的法律素养挽救了一条生命,挽救了一个家庭。至于代理费,她分文未收。这是她在家乡执业以来办理的第一个案件,第一个案件就是农民工维权案。通过这个案件,马华平深刻感受到:农村的农民、城市里的弱势群体,他们是多么需要法律服务啊!自己若是有能力,就要为他人点亮一束光。
●定下公益“铁律” 倡导“柔性”办案
随着求助的人越来越多,全省各地乃至外省的维权案件都会找上门,“单枪匹马”作战的马华平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精力跟不上、身体吃不消,急需一个专门团队来作为支撑。于是,2013年马华平牵头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公益与法律援助的律师事务所,“皖正”这两个字藏着她的良苦用心,“皖”是安徽的简称,“正”是公平正义的简称,合起来,就是要在安徽境内为贫弱者伸张正义。
律所甫一成立,马华平就定下了一条条“铁律”:想要加入该所,就要怀有一颗公益之心;每位律师必须参与涉法咨询窗口的值班,每年必须办理一定数量的援助案件;要以不低于甚至高于收费案件的标准,去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保证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尽全力最大程度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为了不断提升律师们的政治思想及执业素质教育,马华平在律所内部还建立了一套制度,每周雷打不动开展一次政治业务学习制度,以及公益援助案件定期汇报制度、复杂案件讨论制度,以党建为引领,凝聚人心力量,促进业务发展。为了以身作则,马华平于201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律所也成立了党支部,吸纳了一批年轻党员。截至目前,皖正律师事务所已有党员律师15名。
看似刚性的“铁律”背后,包裹着的是极其温暖的“柔性”内核。由于皖正律师事务所特有的公益特性,工会、仲裁委、妇联、残联等部门都主动邀请该所律师进驻涉法咨询窗口值班。据统计,该所在多家窗口的律师值班表就有12个。为了用实际行动支持年轻律师的公益行为,每年马华平至少都要拿出5万元用于支付所里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补助。
装修工人岳某于2019年2月25日在合肥市锦绣大道与湖北路口发生交通事故,被一辆小轿车撞伤,因伤情严重转了好几家医院。经交警部门认定,小轿车驾驶人王某负全责。岳某儿子通过父亲的工友得知,有一个专门帮穷人打官司的马律师,便找到了马华平。马华平二话不说,接下了这个案子,鉴于岳某家的经济状况,免收了代理费。
马华平书写了民事诉状,递交到了法院,案件即将进入诉讼程序。法院通知原告先要缴纳1.4万元诉讼费。可就在这节骨眼上,马华平收到消息,岳某儿子又发生单方交通事故,摔断了大腿。原来,岳某儿子是一名外卖骑手,平时的工作节奏本就很快,父亲遭遇意外后,他又要去医院照顾父亲,又要工作筹钱,劳累过度导致摔伤。
马华平在心里权衡,这1万余元诉讼费,对于正常家庭而言,可能不算什么,可对于眼下这个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怎么办?岳某还在医院里躺着,只有把诉讼费交了,才能让诉讼程序走下去,尽早让赔偿款到位。
关键时刻,马华平瞒着岳某及其家人,垫上了这笔诉讼费。为了不让他们有心理压力,她还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声称是法院允许他们暂缓缴纳。可这个谎言不久之后就被发现了,由于增加了诉讼请求,原告需要在之前的基础上再补缴一定数额的诉讼费。蒙在鼓里的岳某家人好奇地问法官:“马律师告诉我们,之前的费用都暂缓缴纳了,这一笔费用能不能也往后延一延?”法官被这么一问,也是怔住了:“你们之前的费用明明交过了呀!”见瞒不住,马华平只得道出实情。
得知真相,岳某老伴泣不成声,当场跪在马华平面前,哽咽说出:“马律师……你是我家恩人哪……”
●送法添智慧 助摘穷帽子
从救助一个人,到救助一群人,太多活生生的案例让马华平意识到,贫穷成了横亘在弱势群体面前的障碍。因为贫穷,弱势群体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显得尤为艰难。
扶贫先扶智。为了把法律送到百姓手上、送进百姓心里,帮助贫弱者摘掉“穷帽子”,马华平化身“马大姐”,每年围绕着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开展几十场公益讲座,既有线下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也有线上的“云端相聚”。乡野田间、大街小巷、工地厂房,都留下了她开展普法教育的足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马华平又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号召,公开自己的电话号码,随时免费向社会各界提供疫情防控的法律服务。
春去秋来,马华平收获了群众的口碑,也收获了多方的肯定与荣誉。她先后获得“全国维护职工权益十大杰出律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安徽司法行政系统年度榜样人物”“安徽省十佳律师”等荣誉称号。
“这些荣誉对于她来说,都是实至名归,我们都很服她。因为她真的很敬业,又特别辛苦。”李凤兰律师也是皖正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同为女律师,她眼中的马华平,一心扑在了工作上,没有什么个人生活,以至于活得有点不像个女性。马华平不爱逛街购物、不喜喝茶聊天,什么时尚流行与她完全不沾边,一件衣服穿了好久,甚至都被人嘲笑有点“土”。
对于这些“槽点”,马华平一一认领。她坦言,执业近20年,她基本上是全年无休。不经常买衣服的原因,一来是没时间逛商场,二来自己连手机购物都不会。“工作都忙不过来,哪还有心思玩这些。”
幸运的是,“女超人”的身后有支持她、理解她的家人。要说唯一觉得亏欠的,便是她的女儿。女儿出生刚满30天,也就是马华平刚坐完月子,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孩子上学后,她也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业。每天早晨亲手做一顿早饭,是她能想到的对女儿爱的表达。因为每天晚上回去都已经很晚,女儿多半已经入睡。
直到现在,孩子已经上初一,她就参加过一次家长会。有好几次,她抽不开身,爱人又在外地,她便让助理去帮忙开会。就因为这样,还闹过笑话。“我家丫头同学问,你爸爸怎么这么年轻?我家丫头说,那是我妈同事!”马华平笑着回忆往事,可一转身,那眼角的笑意里分明藏着泪花。
忙于工作没了生活,唯一的女儿又照顾不到。有人劝她换个领域,做一些更轻松的法律业务,马华平却在这条公益路上坚定地走了下去。是什么给了她动力?或许是那一声声最朴实无华的感谢,或许是那一面面鲜红的锦旗,爱的反馈让她愈加笃定。马华平说,执业至今,她收到的最难忘的礼物,莫过于坐月子时收到了100只鸡和近千个鸡蛋,家里都无处安放。这些物品来源于不同的受援人,有的甚至冒着大雪挑着担子送过来。虽然他们没有送什么贵的东西,可这份感动的心意让马华平记到了现在。
●记者手记:
捧着一颗初心来,奔着服务使命去。党员律师马华平抱着让弱势群体“请得起律师、打得起官司”的朴素信念,努力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为困难群体撑起一片法治的蓝天。
一名党员一盏明灯,一名党员一个标杆。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和权益保护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马华平在公益法律服务的实践中,把初心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彰显出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她力量”,这力量如那点点星光,不断汇聚,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稿件来源:2021年4月13日安徽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