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不需要重新拍照了,直接从照片库里调出来就成哩。”
6月15日,在亳州市公安局谯城分局城里派出所,市民李锐正在补办身份证。本以为还要在现场再拍一张证件照,没想到现在可以“一照通办”了。通过皖事通APP上的照片库,只要扫一下二维码,照片就直接复制到了民警办理业务的电脑中。
这是亳州市创新推出的“公安统一照片数据库”实施项目,办理公安业务,只要采集一次人像,就能够在办理出入境、户政、车驾管等多项业务中重复使用,不用重新拍照;同时在办理长三角地区的户政业务时,也已经实现“一照通办”,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
民有所盼,警有所为。安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一大批警务机制、警务模式“微改革”“微创新”,在全省各地公安机关全面铺开。
心相近、情相系,暖心服务办实事
如果不是满头银发,很难相信这是位91岁的高龄考生。作为全省第一位通过“三力测试”,成功获得驾考资格的九旬考生,叶大爷对自己的成绩也很满意:“我70岁那年驾照自动注销了,现在好了,不仅放宽了年龄限制,还设立了老年人绿色通道,方便多了。”
叶大爷提到的老年人办理业务绿色通道,就是今年6月1日安徽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推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公安交管12项便利措施当中的一项,便利老年人办理交管业务,优化窗口服务流程。从此,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用亲友的“交管12123”APP账号,由亲友代办网上机动车牌证、驾驶证业务,并且提供线上线下温馨服务和代办服务,真正让老人感受到便利,解决了实际需求。
广泛问需、精准实施,从点滴入手、从细微着手。全省公安机关聚焦“为群众办实事”,学用结合、推深做实,用无微不至的关怀,真正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6月22日下午,“00后”小肖来到了位于铜陵市政务服务中心旁的无人智慧警局,参加此前在“交管12123”APP上预约的驾考科目一考试。刷身份证,人脸识别匹配,走进随机分配的自助考试机,手机信号自动切断——一场自助的科目一考试就这样快速便捷的开始了。整个考试过程也全程监控,现场画面也被同步投放至考试机门外屏幕上。“特别方便,随时来随时考,也不用工作人员辅助,自助式考试。”小肖说,以前家里人参加考试,需要坐1个小时公交车到距离市区较远的车管所,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考试。
“太神奇了,拍照、体检、制证,一个综合警务自助亭全部搞定。”正在办理驾驶证换证业务的市民瞿先生对无人智慧警局连连点赞——智慧警局里共有10台自助服务设备,其中智能政务机器人,可为群众提供公安政务服务引导与咨询;综合警务自助亭,包括户政、车驾管、出入境业务,提供现场拍照、体检、制证等服务;自助考试机,可实现驾驶员科目一、科目四和满分学习考试。群众只需携带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即可一站式、全天候自助办理户政、车驾管、出入境等3大类、32项高频公安业务。
无人智慧警局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打破时间、地域界限,实现公安业务由“窗口固定时间办”转变为“群众随时自助办”,为群众办事开启“加速度”“随时办”。自2020年12月底这个无人智慧警局启用以来,已受理群众办事2200余人次,办结各类公安业务3000余笔。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作为窗口服务单位,淮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想办法、下功夫,攻克一个个给群众带来不便的堵点:值班人员不足,加班为驾驶人考试、机动车查验;运输企业有困难,主动服务、上门对接;简政放权,落实“放管服”改革,方便老年人办理车驾管业务、网上办理车驾管业务……15面锦旗,6封感谢信,短短几个月里,民警们“为群众办实事”,就被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落在纸上。
“放管服”改革以来,淮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窗口服务惠及178万多人次,互联网注册用户超过33万,服务惠及310万人次,为群众减少办事成本2170万元。
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立足服务职能,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如春风化雨般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
一天之内补办一张身份证,或许不难;但户籍地远在2000公里开外,实属不易。
在铜陵工作的外省籍住户普先生就遇到这个大难题:儿子要高考,身份证丢了,怎么办?“全力护航高考!”接到求助,铜陵石城路派出所民警迅速联系省厅制证中心,优先审核质证信息,立即启动制证快速通道,专线负责制作,专人跟踪发放。
第二天,冒着热气的新身份证已攥在普先生手中:“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拿到证件!”
今年中高考,安徽公安机关开设了护航中高考办理居民身份证“绿色通道”,实现证件“跨省办”“快速办”“跟踪办”:需要补换居民身份证的考生,可以就近到公安机关居民身份证业务窗口受理,全省公安机关周六周日不休息、AB岗、点到点通办等多项服务措施,加班加点为广大考生办理居民身份证,对制证信息采取直通车的方式优先受理、审核、签发,优先制作、当日下发、及时送达。
今年以来,马鞍山市公安局博望公安分局创新工作方法,依托“一村一警”工作机制,同步开展反电诈宣传。机关民警每人包保一个行政村,负责该区域的走访工作;社区民警同时加大社区走访频率,做好“一村一警”工作的有效补充;“江淮义警”志愿者沿主干街道张贴防范电诈口诀和国家反诈中心二维码下载海报;疫苗接种点执勤警力在维持秩序之余,为等候区的群众发放电信诈骗宣传倡议书……通过协同发力,分局民警深入全区37个行政村和5个疫苗接种点,集中开展“反电诈”宣传活动。仅半年来,当地就组织了各类现场宣传活动100余次,发放宣传单页、海报、倡议书等宣传资料2万余份,探索出守好村民“钱袋子”的有效举措。
除了反电诈宣传,博望公安分局的“一村一警”工作机制还在摸排掌握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数据上,宣传乡村道路安全上,禁毒禁毒普法教育上,夏季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讲座等诸多领域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焕发了无限活力。
狠抓主责主业,主动担当作为。安徽公安铸牢安全防线,织密防控网络,延展治安半径,不断推出真招实招,打通守护平安的“最后一公里”。
“拖拉机载人、面包车超员、酒驾、不戴头盔等现象,以前经常有,现在越来越少了,大家的交通安全意识逐渐增强了。”滁州市南谯区的赵大哥,对“路长制”实施前后的反差一直是看在眼里。滁州市公安机关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路长制”,不仅有力扭转了公安机关单打独斗的局面,还破解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难题。
权责上,明确路长“定期排查治理交通安全隐患,现场处置救援突发事件及重大交通事故,有效应对和指挥协调恶劣天气及重要节假日交通大流量,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四大职能;操作上,建立警保合作劝导站、融入恶劣天气监测预警等气象服务、推进精细化管理模式;制度上,充分运用绩效考核“指挥棒”,调度通报“紧箍咒”,隐患整治“责任单”,纪律约束“问责制”。在“路长制”实施的这几年来,滁州致人伤亡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财产损失数“四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人民群众对道路交通管理状况满意度持续提高。
开花结果,功在平时。刘跃一直致力于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深入研究公安信息化顶层设计和大数据应用体系构建。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1篇,专利及软件著作权3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公安部及安徽省科技厅科技研发项目6项,编制地方标准三项,为公安部部级公安专业类教官、安徽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化专家库专家和安徽公安职业学院公安科技信息化教官。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个人嘉奖5次。主导的“警据云中心”项目荣获中国信息化(智慧公安)最佳实践奖,牵头的“重点区域动态预警防范大数据应用”项目获得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优秀奖。
“皖警智创”已成为安徽公安优化警务机制创新的“加速器”、助推公安核心战斗力提升的“倍增器”、实现公安工作现代化的“聚变器”。全省公安民警积极投身创新实践,立足岗位深化“微改革”“微创新”,紧贴实战开展“小发明”“小创造”。
“早一分钟发布大雾预警信息,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就可能减少一起事故的发生。”池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道路交通指挥中心副主任陈广柱研发出“高速公路团雾感知预警系统”,通过气象传感装置采集相关数据,建立模型和计算分析后,综合判断雾情,第一时间同步在多个渠道发布,对应路段上的诱导屏、高音喇叭、爆闪警示灯进行联动响应,同时发布到互联网地图、通信运营商,把浓雾天气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减少事故的发生。
近年来,池州高速公路“两个系统”不断升级完善,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同步增加61个高速低空摄像机、58个高音喇叭,气象监测点位也增至47个。虽然雾的特点是不可捉摸,但浓雾来临前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安装在路边的气象传感装置采集到相关数据后,通过模型建立和计算分析,预测出浓雾,同时结合该区域速度异常检测系统,就可以综合判断雾情。“我们要做的是整合可感知资源,坚持‘科技+人力’,确保早发现早处置。”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安徽公安民警积极奋战在服务人民的一线阵地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像老黄牛一样辛勤耕耘、当好‘螺丝钉’”的殷殷嘱托,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凝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全力以赴做好庆祝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各项工作,努力以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实际行动体现党史学习教育和教育整顿的成效,以党和人民满意的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