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省公安厅领导通报2020年以来全省禁毒工作总体情况,介绍打击毒品犯罪的重要举措。团省委、省戒毒管理局、省禁毒办等单位负责人参加发布会,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全省禁毒工作总体情况
2020年以来全省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767起(其中,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16起、省公安厅毒品目标案件32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2835名,缴获各类毒品331.83千克。持续深化“拔钉追逃”专项工作,成功将潜逃缅甸6年之久的国际刑警红色通缉令逃犯曹中卫等4名涉毒逃犯从境外抓捕归案。持续部署开展查处吸毒人员百日行动、吸毒人员查处收戒攻坚战,全省查处吸毒人员7825人次。
全省禁毒民警忠诚履职,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池州市公安局贵池分局禁毒大队吴跃勤同志牺牲在工作岗位上,被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霍邱县禁毒办副主任王帅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社会力量参与禁毒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宿州市禁毒志愿者李彦获评“安徽省2020年度十大法治人物”。
当前毒情形势主要特点
一是吸毒群体基数较大,毒品滥用出现变化。目前,安徽管控在册吸毒人员9.5万余人,现有吸毒人员2.32万人。滥用毒品种类以合成毒品为主,传统毒品不断萎缩,新型毒品滥用人群呈上升趋势。
二是毒品入省通道尚未彻底斩断,大要案件时有发生。云南、四川、湖北等地是我省毒品主要来源地。边境地区毒品自云南入境经临泉中转向外省销售,还没有完全禁绝。
三是贩毒手法不断翻新,网络涉毒活动突出。越来越多的贩毒分子通过微信、QQ、陌陌等网络聊天软件甚至境外“暗网”平台进行毒品交易,毒品交付多通过物流寄递渠道进行,零包贩毒活动中同城跑腿、同城寄递方式已经出现,侦查打击难度进一步加大。
四是易制毒化学品监管线长面广,防范制毒压力增大。全省登记在册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单位7000余家,部分单位管控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存在流入非法渠道风险。周边地区制毒犯罪向我省转移渗透,一些职业制毒人员与省内不法人员勾结制毒活动时有发生。
2021年禁毒工作主要举措
一、以建党100周年安保工作为主线,严密各项禁毒管控措施。深入推进吸毒人员查处收戒攻坚战,积极发动群众检举揭发,深化“毒驾”问题治理,加强吸毒人员排查发现和查处登记工作力度。严格依法落实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措施,强化对病残吸毒人员收戒收治力度,严防肇事肇祸。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举措,全面加强易制毒化学品各环节监管。强化重点督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坚决防止流入非法渠道。二、以禁毒预防宣传教育为依托,在全社会形成自觉抵制毒品的浓厚氛围。全面推动禁毒宣传教育“六进”活动,着力强化全民禁毒意识和拒毒防毒能力。突出青少年这个群体,全面推进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提档升级。联合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开展“乡村振兴齐助力,禁毒宣传进万家”——全省禁毒宣传“百县千村行”活动,深入农村地区进行巡演,增强农民群众识毒拒毒防毒意识。
三、以“净边2021”专项行动为牵引,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高压严打态势。深入推进“净边2021”专项行动,以部、省两级毒品目标案件侦破为龙头,着力强化毒品案件深度经营和专案攻坚,打团伙、断通道、摧网络、抓毒枭,强力震慑毒品犯罪。严格物流寄递行业禁毒管理,最大限度遏制毒品入省内流。聚焦“打财断血”,扎实开展涉毒反洗钱工作,坚决摧毁毒品犯罪经济基础。
四、以深化毒品问题治理为抓手,推动禁毒工作高质量发展。完善分级分类和动态调整制度,强化对突出毒品问题集中攻坚,坚决防止出现“疮疤式”“标签性”毒品问题。严格落实禁毒重点整治工作联系制度,加强督导帮扶和跟踪问效。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下发《安徽省禁毒委员会贯彻落实〈关于治理农村毒品问题的实施意见〉工作举措》。深入推进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带动全省禁毒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五、以落实禁毒工作责任制为核心,凝聚禁毒工作整体合力。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履行本地禁毒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对禁毒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禁毒办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职能作用,健全完善定期通报、述职评估机制,强化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推动禁毒委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禁毒工作职责,协同联动、信息共享;大力发展禁毒社会组织,加强禁毒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毒品违法犯罪举报奖励机制,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禁毒公益事业、积极投身禁毒斗争,努力构筑禁绝毒品的坚强人民防线,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发布会上,省禁毒委、省公安厅、团省委、省戒毒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就现场记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近年来,我省在青少年毒 品预防教育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团省委副书记 胡靖: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防范毒品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作为禁毒工作的基础工程和治本之策抓实抓好。
近年来,在省禁毒办的统筹协调下,团省委会同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等有关部门全面落实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措施,实现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课程常态化开展全覆盖。发起“大学生高校禁毒联盟”,组织开展全省大学生禁毒知识竞赛、禁毒辩论赛、禁毒舞台剧大赛、禁毒演讲比赛等活动,积极营造“校园无毒品,学生不吸毒”的学习环境。部署各级共青团组织,广泛动员社会志愿者团体、个人积极参与禁毒工作。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阵地,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普及禁毒知识宣传,引导青少年全方位认知毒品危害,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远离毒品侵害,青少年涉毒违法犯罪呈持续下降的良好态势。
人民数字记者:戒毒管理局作为强制隔离戒毒管理部门,请介绍是如何帮助吸毒人员戒断毒瘾重回社会的?
省戒毒管理局局长程志先:吸毒成瘾从法律上说是一种违法行为,从医学上说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从药理学上说一种药物滥用依赖,从社会学上说是一种人格缺陷。
毒瘾能够戒断,但戒毒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对于吸毒成瘾严重的人来说,单靠个人意志力是难以戒断毒瘾的。出于对吸毒人员的关心关爱,我国通过立法的方式决定对吸毒成瘾严重人员予以强制隔离戒毒,为他们创造无毒、健康、友善的良好环境,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近几年来,我国、我省吸毒、戒毒人数的“双下降”,充分证明对吸毒成瘾严重人员实行强制隔离戒毒,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
《禁毒法》规定强制隔离戒毒期限为两年,施行全国统一的戒毒基本模式开展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这个模式于2018年从安徽首发并在全国推行。在两年的戒毒期限内,我们把戒毒人员从入所到出所的全过程,划分为四个期区,即生理脱毒区、教育适应区、康复巩固区和回归指导区,实现不同期段之间区域分设。同时建立五大专业中心,即戒毒医疗中心、教育矫正中心、心理矫治中心、康复训练中心和诊断评估中心,综合运用教育矫治、戒毒医疗、康复训练等科学方法和智慧戒毒、运动戒毒、戒毒科研等专业手段,通过开展综合诊断评估实现期区之间流转,准确评估戒毒工作效果,有效帮助戒毒人员摆脱对毒品的生理、心理依赖,逐步戒断毒瘾。同时,我们还加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衔接帮扶工作,在全省各地市建立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做到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无缝对接,帮助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安徽法制报记者:常见的新型毒品有哪些?我们如何识别防范新型毒品?
省禁毒办常务副主任、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总队长陈明奎:所谓新型毒品主要是指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经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与传统毒品相比,新型毒品直接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更容易使人产生依懒性。除常见的甲基苯丙胺类、氯胺酮类、卡西酮类、芬太尼类、合成大麻素类等新型毒品之外,不法分子刻意规避监测,不断变换化学分子结构,非法研制多种类型的新精神活性物质,
目前,我国已累计发现9大类317种新精神活性物质。新型毒品形态各异,五花八门,往往伪装成食品、饮料、玩具、文具等,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如“毒巧克力”“毒糖果”“毒奶茶”“神仙水”“咔哇潮饮”“毒邮票”“娜塔莎”“小树枝”“聪明药”等等,都含有新型毒品成分。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拒绝毒品的警觉,不受他人怂恿,不受伪装迷惑,不怀好奇去尝试,就能免受新型毒品侵害。
安徽卫视记者:禁毒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多方面工作,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配合和支持,请问张副主任我省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省禁毒委副主任、省公安厅副厅长张国锋:谢谢你的提问。毒品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升毒品问题治理能力水平,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为组织开展好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我们重点抓好了三件事情:
一是始终坚持党对禁毒工作的绝对领导。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担负起禁毒工作主体责任,将禁毒工作纳入当地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规划,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为推进禁毒人民战争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二是充分发挥禁毒委组织协调、督促指导作用。明确禁毒委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通过建立情况通报、督导检查、考核问责机制,推动各级禁毒委成员单位履职尽责,形成合力,确保禁毒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三是积极拓展禁毒工作社会化渠道,大力发展禁毒志愿者、禁毒社工事务所等群众性禁毒组织,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和吸毒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建立毒品违法犯罪举报奖励机制,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禁毒公益事业、积极投身禁毒斗争,构筑禁绝毒品的坚强人民防线。
禁毒工作重在预防,关键是宣传教育,十分感谢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一直以来对禁毒工作的支持,希望媒体朋友们继续支持禁毒事业。我们坚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我们一定能够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