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远,太阳出来得要都比县城里晚一些,朝霞透过江上弥漫的浓雾,撒在这座边境法庭上。险峻的群山巨浪般连绵涌来,八道沟法庭如波涛里的一叶扁舟,穿行在大山的浪花里。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而距离县城140余公里的八道沟法庭,是吉林省距离县城最远的法庭了。
八道沟法庭辖区内的村屯星罗棋布
居民分散
为了适应这种情况
八道沟法庭的干警都练成了铁脚板
不知将边城小镇丈量了多少遍
巧选时间勤普法“无讼”意识驻心间
八道沟法庭所辖四个乡镇人口分散再加上农忙,农村法治宣传一直是个难点,为加大法治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群众了解法律知识,今年3月17日早7时,法庭的干警趁着清晨驱车前往十二道沟镇,他们之所以这么早出发主要就是为了利用农村“赶大集”这个人员集中的有利时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一到达十二道沟集市,法官和干警们就忙乎开了,有的在贴条幅、有的在搭建咨询台、有的在摆放宣传材料。不多时,法院的车载流动法庭外就围满了人民群众,除了设置咨询台定点宣传之外,法官还沿着集市摊位发放普法宣传单、走访入户宣传等方式向人民群众明理释法。
在集市上有的群众咨询需要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保护其隐私,于是省高院配备的车载流动科技法庭就派上了用途。通过一上午的集市宣传,共发放宣传单200余份,提供法律咨询30余次,入户走访10余家,达到了法治宣传入民心的良好效果。
“夜间法庭”暖民心 春风法雨解纠纷
八道沟法庭所辖46个村屯地处偏远,农忙时节农民早出晚归无暇到法庭应诉。为方便群众诉讼,法庭开启了“夜间法庭”的巡回审理模式。宝泉山镇某村李某之子李小某数年前因收购玉米欠徐某一万余元购粮款,后因李小某外出杳无音讯,导致该购粮款无法偿还。徐某找到李某,李某主动要求承担该债务并为出具欠据,表示愿意代为偿还。由于正值农忙时节,为不耽误春耕李某一拖再拖,最终徐某诉至法院。
八道沟法庭的法官电话了解相关情况后,携带笔记本电脑、打印机,驱车数十公里,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李某家中,正在家中吃晚饭的李某对于法官的到来感到很惊讶,一个劲的说:“为了我的事情,没想到你们跑这么老远,法庭的工作真是做到家了,我还有什么不配合的呢?”法庭采取“夜间法庭”的工作模式,自2021年1月至6月,主动去农户家中成功化解矛盾7起,通过法官点点滴滴的努力,为群众带去了便利,打通了诉讼的最后一公里,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枫桥经验”再创新 诉源治理谱新篇
八道沟法庭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与辖区百姓建立紧密联系,给每个村屯都印制了“百姓说事 法官说法 民警说案”联络卡,联络卡上印有人民法庭法官、司法所长、派出所民警、村委会调解员的联络电话,让辖区居民遇到法律问题,可以随时随地找到法官。今年4月24日至26日,八道沟人民法庭利用政法机关开展的“万警大走访”活动的契机,与十一道沟边境派出所、八道沟司法所“组团”,深入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进行走访,发放联络卡,填写民意调查表。
由于正值春耕时节,农民在田间忙碌着,所以联合走访组来到田间地头,向正在春播的农民讲解劳务合同、民间借贷方面的法律规定;在鸭绿江畔长临公路旁边的草莓摊,联合走访组向草莓业主发放联络卡,向其讲解旅游、合法经营的法律规定,每到一处,每遇见一人,联合走访组总是不厌其烦的向其宣讲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法律规定,力争做到全员知晓。
通过走访,发放联络卡4900余张,真正把“百姓说事 法官说法 民警说案”基层矛盾化解机制向纵深推进,进而为继续推进“枫桥经验”,共建“无讼社区、无讼村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道沟法庭强化诉源治理,自2020年以来,因治安案件引发的诉讼案件仅1件,近三年调解撤诉率平均为77.44%,诉前调解率为100%。通过推行“无讼社区、无讼村屯”建设,以民意为导向,把小事做好,把亲民爱民落到实处,构建多元联动的治理模式,将法律的光辉播撒到边陲小镇的每一个角落,拓展了人民法庭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辐射功能,从而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