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位于厦门岛的西面,是重要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一直以来致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保障辖区企业良好发展,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实地走访、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充分调研辖区企业用工经营方面的司法需求,并针对性制定工作措施,切实回应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为企业合规经营、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释放诉讼效能,权益维护提速度
“真是太方便了,再也不用早早来排队了!”8月25日上午,在海沧区法院新设立的买卖合同立案窗口,某企业法务小张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立案程序。
为降低企业维权的时间、金钱成本,海沧区法院从立案环节开始,对审判全流程进行提速升级。经过研判,多年来,买卖合同案件就是涉企纠纷中的最主要案由之一,大量的立案需求常常导致立案窗口大排长龙。
为提高效率,更好地为企业及办事群众提供优质的立案服务,海沧区法院将买卖纠纷立案工作分流出来,设置了专门立案窗口,并配备熟悉相关法律的专门立案人员,帮助涉诉企业快速办理手续,进一步优化立案体验。
除开辟绿色通道外,海沧区法院还将全时空诉讼服务项目作为今年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深入推进,深度运用移动微法院、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厅等,实现了服务平台由实体向网络延伸、服务时间由8小时向24小时延伸、服务空间由窗口办理向自助办理延伸,最大限度为当事人提供诉讼便利。
在审理环节中,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是推进涉企纠纷审理提速增效的“重要法宝”。通过多层次分流案件,海沧区法院已实现95%以上的民商事案件以小额诉讼程序、独任制程序审理,有效减少了买卖合同案件审理时长。
“经过二次分配后,我们有限的审判资源得到了优化重组,既实现了简易案件快审快结,又能够集中审判精锐力量审理复杂疑难案件。”海沧区法院院长黄冬阳表示。
优化执行措施,权益兑现强力度
作为权益保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执行工作在兑现涉诉企业合法权益中占据重要地位。海沧区法院执行局以提升财产处置的效率和成功率为突破口,推动执行案件办理流程进一步优化,执行进程进一步加快。
“传统的委托评估的方式耗费的时间长,费用高昂,程序也比较复杂,给当事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海沧区法院执行局局长吴靖峰告诉记者。针对这个难题,海沧区法院执行局积极推广非委托评估,引导当事人通过议价、网络询价、定向询价代替委托评估,并与相关部门建立顺畅的定向询价合作机制,极大地提升了财产处置效率及成功率,降低了当事人的执行成本。
此外,通过开展执行案款清理、完善无财产案件退出机制、出台执行案件流程管理细则、制定执行人员手册等一系列措施,海沧区法院在案款发放、执行监督、素能提升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逐步缩短了案件执行平均用时,有效提升涉诉企业的司法获得感。
在确保涉诉企业合法权益及时兑现的同时,海沧区法院注意避免机械执行,审慎采取强制措施。今年,该院出台了财产保全案件操作细则,严禁超标的、超范围、超时限查封行为,建立健全审判保全会商机制。“通过及时告知当事人保全情况,灵活采用‘活查封’‘活扣押’等方式,我们能够为企业预留必要的流动资金和往来账户,尽最大能力降低保全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吴靖峰说道。
延伸服务职能,权益保障增温度
“这一场‘普法盛宴’让我对劳资关系、用工风险点都有了更加深刻、清晰地认识,这对企业的权益保障是实实在在的,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近日,前来海沧区法院参加发布会的台企李老板感慨地说道。
今年上半年,海沧区法院召开涉台劳动争议专题发布会,会上集中解读了2015年至2020年度涉台劳动争议白皮书及典型案例,并围绕新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开展专题讲座,引导企业合法合规用工。
为加强辖区民商事纠纷诉源治理,提升企业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海沧区法院积极延伸服务职能,加强以案释法,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今年以来,海沧区法院在微信公众号开设金牌调解室、营商环境、执行小课堂等特色专栏,定期发布相关案例及工作措施共20余篇,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普法释法。积极推进“法治助企”活动,选派资深法官进入专家团,走进企业、园区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普法讲座沙龙等10余场,组织公众开放日活动4次,增强互动体验,提升普法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