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街串户,他是扎根基层的社区民警;早出晚归,他是披星戴月的平安“守护神”。十年光阴,他用一个个足印、一滴滴汗水,筑起社区“和谐墙”,撑起社区“平安伞”。他就是一张“婆婆嘴”念出社区“平安经”的大渡口区公安分局春晖路派出所社区民警陈礼明。
“婆婆嘴”念出“监控网”
“做社区工作就是要竖起耳朵听,苦口婆心劝。”这是陈礼明当社区民警10年来的深刻体会。
2015年,陈礼明管辖的春晖花园小区因缺少监控,导致小区内盗窃案频发。该小区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共有1000多户居民、3000多人,是辖区内有名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监控摄像配备数为零。每到春节前后,盗窃发案率总是居高不下。
陈礼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调查中,陈礼明了解到小区每年有4万多元公共收入,年终都会返给业主。为何不把这笔钱利用起来,购置安装监控设备呢?
陈礼明立即联系业委会商讨此事。“大家只需要将今年的公益收入用来购买监控设备,就再也不怕家里遭贼了。”会上,陈礼明提出自己的想法,虽然得到大部分居民的支持,但仍有小部分居民不同意。
“那些不同意的居民觉得虽然只有几十块钱,但有总比没有好。”通过挨家挨户调查走访,陈礼明了解到部分居民的真实想法。为转变这部分居民的想法,陈礼明开始逐一上门做工作。
“我不同意,我家又没被偷。”“你能保证装了监控就没有贼了吗?”诸如此类的话,陈礼明听得多了,但他没有放弃。劝一次不行,那就多劝几次;有的居民白天不在家,就瞅准下班时间登门。只要居民一开门,他就笑脸相对,念叨起来:“老师,其实几十块钱也干不了什么事,不如大家一起集中力量办大事!”“小区每年这么多盗窃案,你就不怕自己家也被偷吗?”……“婆婆嘴”念了一个多月,最终所有居民都在同意书上签了字。
物业公司立即购置了15台监控摄像头,安装在小区大门、广场、楼栋门口,小区盗窃案发案率呈断崖式下跌,从每年40多起到逐渐清零。效果如此明显,一些当初反对安装的居民还专程到派出所向陈礼明表达歉意。陈礼明总是笑着说:“没什么,让你们住得安全,是我的责任。”
“婆婆嘴”说服“钉子户”
调解能力是社区民警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处理不好就容易激化矛盾。作为一名社区民警,陈礼明用真情化解辖区一个又一个“结”。
去年12月,大渡口区义乌商贸城门面拆迁纠纷引起了一起信访案件。“当时基本上所有门面都拆了,只有一家因价钱没谈好,一直不同意拆。”陈礼明回忆道。僵持一段时间后,商场未经店主戴某同意将其货物搬离门面房,戴某火冒三丈随即报警称商品被盗,要求民警立案,希望通过警方介入使自己获得赔偿。
民警调查走访、调取监控后发现,案件属于民间租赁纠纷,排除盗窃嫌疑,不予立案。戴某为此,先后到各级部门上访投诉、要求监督立案。眼看着矛盾就要再次激化,陈礼明站了出来,将“麻烦事”揽在自己身上。
做了多年社区工作,陈礼明想起,戴某和自己算是“旧交”。之前,戴某的儿子与家里闹矛盾,离家出走,是陈礼明找回来的。
“戴老师,你儿子最近听话不,你们关系怎么样?”初次来到戴某的门面房,陈礼明以孩子为话题,和戴某拉起了家常。可一涉及到搬迁问题,戴某的态度就立马强硬起来:“这个门面是别人转租给我的,现在赔偿款根本不够我的成本。这个事情你就别管了,反正我不会同意。”
陈礼明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耐心倾听戴某诉求。临走前,陈礼明告诉戴某:“戴老师,这件事情包在我身上。”
事情纷繁复杂,又涉及商场、租赁方、转租人三方利益,陈礼明丝毫不敢怠慢,多次与各方沟通协调,经过长达两个月的摆事实、讲法律、道情理,终于成功化解这起信访案件,戴某与商场签订和解协议。
“婆婆嘴”劝回“熊孩子”
如果说,化解矛盾纠纷考验的是本事,那么帮助幼童回家考验的则是责任心。
去年9月的一天,凌晨一点多,陈礼明和同事在辖区万达广场出警时,遇见一个小女孩在外闲逛,立即上前细细询问。女孩年仅9岁,因与家人吵架离家出走,不愿告知民警姓名和家庭住址。
“小朋友,大晚上的不回家,家人会担心的。”
“他们才不关心我,我不要他们管,我的事你也别管。”
“警察可不是坏人,我们交个朋友嘛,有什么都可以对我说。”
……
陈礼明陪伴小女孩直至凌晨3点,女孩才透露家庭住址。可就在陈礼明快将女孩送到家时,她谎称要上厕所溜走了。
“这么晚了,孩子遇到危险怎么办,无论如何都要尽快找回来!”从凌晨到第二天晚上,陈礼明睡意全无,耐心细致地查找着一帧帧的监控录像,最后终于在步行街找到这个小女孩。
小姑娘本以为会被责骂,谁知陈礼明只是和蔼地说:“我们都是朋友了,你怎么能‘骗’我呢?走,我带你回家。”这下,小女孩彻底被陈礼明感动,表示今后再也不离家出走了。
陈礼明说,自己天赋一般,只能靠后天努力来弥补。在与群众交流中,他总是细心倾听,耐心劝说,“婆婆嘴”的名号也逐渐在社区中传开。听到这样的外号,陈礼明说:“只要能保护群众安全,解决群众困难,这个‘婆婆嘴’我愿意一直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