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动手指,便能自主选择调解员进行调解工作,这项功能确实方便。”日前,记者在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市中院)发现,不少前来办理诉讼的群众在使用多元调解小程序后,对该程序带来的便利赞不绝口。
“一次办理、一站办理,以求实现一站办好。”该院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市中院及时出台《诉讼服务“一次办好”项目清单》,用好“智能云柜”“法讯通”与多元调解小程序等技术手段工具,推进诉讼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此外,该院还围绕调解工作,打造“1+N”多元调解模式,推进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目前,58个人民法庭、73个调解组织、748家基层单位进驻平台正在调解社会矛盾领域积极发挥作用,共调解结案14287件,调解成功率61%。
开展便民服务、提升调解质效只是市中院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2021年,市中院聚焦本职本业,开展审执质效“提升年”活动,全市法院收案率、结案率、人均结案数量同比分别上升32.43%、29.17%与26.60%,全部创下历史新高。当年,全市法院平均结案用时52.2天,成为全省结案速度“前三快”,而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仅有1.58%,为全省法院最低。
为全面营造好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市中院适时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与市工商联共建以“商会调解委员会全覆盖”为核心的“沟通联络、诉调对接、送法进企、服务评价、联席交流”五项工作机制。
在该机制指导下,市中院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出台《关于全市法院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再提升的实施意见》,提出服务企业21条具体措施,在减少办案对企业负面影响、防止纠正不当司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市中院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法院队伍教育整顿学习有机结合,积极将后者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成果。巡回审判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乡村社区,将审判现场与法治宣传阵地搬到群众家门口,让广大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实现过程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
群众利益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邹磊表示,该院将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审判执行工作中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更多地感受到人民法院的便民、利民、惠民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