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依法行政 > 【清风时评】马克思主义真正形成中国风格气派

【清风时评】马克思主义真正形成中国风格气派

发布时间:2022-01-07 来源: 上海市纪检监察网站 作者:佚名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高悬的旗帜,也是使我们的事业蓬勃发展的源头活水。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创新,开辟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既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也是百年大党的权利和责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原创性论断,为辩证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明的汇通融合指明了方向。

  实践充分证明,如果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就有可能导致文化复古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无法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如果马克思主义不能实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有可能出现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倾向,马克思主义也就无法融入中华文明,在中国生根开花、枝繁叶茂。

  总结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续写时代新篇章,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集中国马克思主义之大成,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之大成。

  集中国马克思主义之大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这一重要论断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高悬的旗帜,也是使我们的事业蓬勃发展的源头活水。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创新,开辟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集中国马克思主义之大成,既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也是百年大党的权利和责任。

  建党百年来,从“一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到“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我们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同阶段的理论探索,形成了具有标志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并进一步支持和推动新的实践、新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主动自觉站在中国立场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视野和本土特色,既充分重视“原生形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实质,保证价值目标的一以贯之,又不断深化“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说服力和文化融入度,体现整体性、开放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理论形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呼之欲出。

  这需要我们在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时更加重视“以我为主”的价值立场,更加自觉地将“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仅看作“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更要看作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原创性理论,将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参照,从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获得丰富滋养,还将面对现实的社会主义与现实的资本主义在竞争中发展并体现优越性的复杂态势。要深入研究结构、特点和规律,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完善和定型创造条件。

  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是关起门来的“自圆其说”。它不仅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和实践要求,体现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和智慧,也跟踪、分析和比较世界上各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流派思潮的利弊得失,取长补短,交流互鉴,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中进一步确立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性。

  集中国马克思主义之大成,意味着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伴而行的马克思主义真正融入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也意味着我们有能力从自身的鲜活实践中提炼出属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叙事。

  从来没有一种思想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如此深刻地影响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发展进程。集中国马克思主义之大成,意味着深度融入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真正形成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并获得中国人的内心认同。

  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之大成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这一重要论断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者的身份及其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也为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以来,从“体用之辩”到“批判传统”,从“扬弃”“吸收”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经历了“向后看”“向外看”到“向前看”的认识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良性互动中逐步形成对本民族文化及其价值的自我意识与充分肯定,对其生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持有坚定信心。

  站在建党一百周年的历史节点上,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上,在精神文化层面认真对待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可谓恰逢其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的先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一整套传统美德规范。如中国古代就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其中就有很多具有永恒价值的内容。

  这些“永恒价值”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就能熔铸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强大思想力量,成为中华民族新时代的精神支柱,也为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中国智慧。

  对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意味着更多强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不断传承的文化体系,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逐步形成的新的文化特点,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相结合所达到的新境界。

  对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还意味着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掌握自己的命运,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实事求是、理直气壮地说自己的话,在新的高度上实现自立和自强。

  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之大成,要求站在中国立场上,讲清楚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价值追求,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同向同行的基本道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只是意味着经济体量的壮大,还包含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绝不是社会两极分化的现代化,更不是对外侵略扩张的现代化。中国道路的成功奥秘就蕴藏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和精神追求之中,蕴藏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与传承的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之中。

  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之大成,要求立足中国具体实际,立足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华民族复兴内在统一拥有整体性思维,善于面对自己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实现精神与物质的均衡发展,达成悠久文明与现代化的融通共生,以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丰富成果提升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之大成,要求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指导,避免“复古主义”“工具主义”“以儒化马”,明确激发、改造、熔铸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引领,以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内在一致性为目标,理性把握和弘扬源头性、传承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兼具的强大精神力量。

  集中国马克思主义之大成,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之大成,有利于我们在倡导中国特色时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来分析和把握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和现实,概括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互动融合形成的理论成果,不断提炼、丰富和深化对中国特色的认识和理解。

  强调人文价值,重视价值理念和价值导向,正是一种中国特色。集中国马克思主义之大成,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之大成有利于我们以冷静清醒的眼光审视、分析、优化中国特色,不断寻求更加合理、先进的理念和境界。

  回顾百年奋斗历史,我们党正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走进新时代。集中国马克思主义之大成,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之大成,百年大党永葆蓬勃生机。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进一步继承发展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优良传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文明的丰饶土壤里生根开花、枝繁叶茂。

  (作者:谢牧夫 黄凯锋 作者单位: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shjjjc.gov.cn/2015jjw/n2232/u1ai8938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