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包括个人软实力和团队软实力。个人软实力通常包括思维、语言、学习、修为、配合等能力素质;团队软实力通常包括凝聚力、协作力、效率力、影响力等综合群体能力,二者都是评价个人和团队综合素质的指标。今年初,大足法院出台《关于深入推进软实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文件,旨在通过提升干警软实力,以点带面推动全院综合素质再上台阶,以匹配大足法院一流硬件设施,实现打造全国优秀法院的目标。本文拟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对如何提升软实力作出反思与重构。
一、软实力提升面临的屏障
(一)学习氛围不浓。案多人少矛盾依然存在,为应付与日俱增的案件数量,将过多精力投入办案工作中,对于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学习存在滞后现象,导致办案出现心有余力而不足,产生知识储备危机。
(二)信息沟通不畅。与上级法院相关的业务条线部门沟通交流不足,对于一类型案件的书面请示较少,口头请示较多,获得上级法院倾向性指导意见后未能及时传播到其他部门及其他法官,各部门之间亦存在信息交换迟滞、沟通交流不足的情形,导致裁判尺度出现不统一的情况发生。
(三)岗位历练不足。就全院来看,很多青年干警多年来一直在一个岗位上工作,缺乏多岗位历练经历,导致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经验积累缓慢,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以个人为例,本人长期在民事审判一线工作,没有刑事、行政审判工作经历,去年4月来到刑庭时觉得无从着手,开展工作较为吃力;对于行政审判等领域尚属未知,工作经验显得十分有限。
(四)理论实践脱节。大多数青年干警在大学校园学习的理论知识,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应用于实际,不能指导实践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凭经验做事,对运用到的理论知识没有很好地进行总结升华,找不到闪光点予以发掘,导致优秀案例、优秀文书、学术论文等调研成果产出较差。
(五)集体荣誉欠缺。工作中存在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缺乏集体协作配合意识;各部门坚守自己的小阵地,没有全院的大局荣誉观,只满足于完成自己条线考核任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尚不同程度的存在。集体荣誉感、集体认同感较差,缺乏“我为单位出力”“我为集体争光”的奋发干劲。
(六)身心健康堪忧。随着日益增加的案件数量,法院的审判工作任务逐渐繁重;除此之外还有诸如信息宣传、调研报告、扶贫攻坚、送法普法、报告迎检等大量综合性工作任务需要完成,干警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身心长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二、软实力提升问题的原因
(一)培训沟通机制方面。由于疫情影响和各方面政策因素,全院干警集中学习、一定时间脱产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少,在案多人少矛盾的背景下,大家学习劲头不足,办案过程中出现重经验、轻学习的跷跷板现象。部分条线干警参加培训后,将获取的培训知识和经验仅在本部门传达,甚至连本部门都未告知,没有及时在全院条线展开再培训、再传授,导致学习培训的普及度不高。
(二)岗位锻炼机制方面。曾经制定过详细的轮岗实施文件,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际推行。法院干警年龄断层现象明显,部分干警在一个岗位上待的时间较长,产生不愿意交流轮岗,怕动怕痒怕痛的思想,以自己年龄大、身体不适合轮岗等为由拒绝院里的轮岗安排,使干警多岗位锻炼交流制度被架空。
(三)激励关怀机制方面。老带新、传帮带未能很好落实,青年干警懒得学、不好意思问,老干警懒得教、怕麻烦,导致年轻干警不能得到经验丰富的老干警的悉心指导。学术研讨、经验总结的氛围不浓,对于优秀调研成果发现、培育、产出、宣传报送的机制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对于优秀调研成果的激励奖励和评价运用不足,导致干警对于培育优秀调研成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软实力提升可行性建议
(一)针对全院部门的建议
1.拓宽学习渠道,实现信息互通。以修炼内功、提升本领、增强技能为导向,采取全院集中学、部门分散学、个人独立学多样化方式,学习审判业务知识和审判技能;通过开展青年法官论坛、读书分享会、案例点评会等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学习增强业务本领。外派参加学习培训或上挂上级法院锻炼的干警,结束培训或挂职锻炼后第一时间召开知识再培训会或经验再分享会,将获取的知识、技能、经验传授到各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共提升。
2.定期轮岗交流,实现新老更替。以文件确定科学合理的轮岗交流制度并贯彻落实,特别是注重推动新招录干警的多岗位锻炼。为让年轻干警迅速熟悉法院工作模式,建议按照“立案庭(法院窗口)——派出法庭(基层一线)——综合部门(统筹规划)——机关各业务庭(业务骨干历练)”的顺序进行轮岗培养;同时贯彻落实青年导师制度,积极鼓励老同志传授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为年轻干警指名落实青年导师,并实行“出师考试”,对于通过考试的干警,予以导师一定奖励。主观上调动积极性、客观上倒推积极性,促使年轻干警更快成长并成为可胜任不同岗位的“多面手”,完成队伍新老更替。
3.合理激励关怀,产出优秀成果。邀请上级法院学术论文获奖者、优秀案例打造者、优秀庭审主审人等先进干警到大足法院来进行授课,重点就如何撰写、如何打造、如何准备进行面对面指导,传经送宝,使大足法院干警获得打造优秀成果的先进经验与方法。建立健全成果奖励评价机制,对于产出优秀成果的干警,除必要的物质奖励之外,将其运用于干警评优选先、员额入职、晋级晋职的考评中,让其获得优先选任与提拔,倒推激励。同时鼓励干警继续在职教育,建议对于在职考取并最终获得学历学位的干警通过报销学费的方式进行激励。常态化邀请心理咨询师、中医师、营养师、家庭教育促进师等来院开展活动,帮助干警舒缓压力、调适身心,获得集体的人文关怀。
(二)针对干警个人的建议
1.多动耳多听,多动眼多看。在成长的道路上,获取他人经验和指导必不可少,而倾听和观摩是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借鉴学习方式。年轻干警可多观摩各业务庭审判骨干的庭审过程、裁判文书,重点获得其庭审现场驾驭技巧、定纷止争调解技巧、裁判文书论证说理技巧等,多多听取他人关于自己庭审或办案过程中的意见建议,获取他人的帮助,以再眺远峰、再攀高峰。
2.多动嘴多说,多动手多写。与当事人的沟通交流、释法明理,调解矛盾、定纷止争都需要合理运用语言的力量。而即时演说、随机应变的能力非一朝一夕可得,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磨炼。同样,调研文章、宣传稿件、裁判文书,作为书面的产出成果,凝结了撰写者的理论水平和办案者的心得体会,亦需要多写多练方能积累经验,提升技能。
3.多动脑多思,多动脚多跑。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无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就无法产出成果,推进工作也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行动的巨人、思想的矮子,是经验主义、无脑主义,说话做事不通过大脑,工作中凭喜好蛮干,无法从实践中总结方法提升,从而使工作停滞不前。凡事预则立,多动脑思考,提前谋划,事后总结;多调查实践,深入基层,积累经验,方能成为思想和行动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