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民法院收案数持续高位运行,面对相对薄弱的司法能力同急剧扩张的司法新需求之间的矛盾,西安市鄠邑区法院积极应对,主动将司法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以“1863”工作法为抓手,结合辖区发展特色,深化诉源治理,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以N+N=1工作模式大力开展辖区“无讼”创建工作。
什么叫做N+N=1工作模式?
一个“N”是指要结合区域发展,将“无讼”理念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治理大格局中,把“无讼”与企业、社区、乡村、校区、园区、景区、街道等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创建“无讼企业”、“无讼景区”、“无讼园区”、“无讼社区”、“无讼乡村”等“无讼N”。
一个“N”是指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辐射推进“无讼N”的覆盖范围,形成N个“无讼N”。
“1”是指全面发挥和拓展司法功能,将“无讼”理念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治理大格局中,以诉源治理为切入点,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逐步形成止讼、化讼、少讼,最终朝着司法最高境界“无讼”的目标奋力拼搏。
怎样以N+N=1工作模式开展“无讼”创建?
一是创建“无讼企业”。通过与企业、行业协会、司法局、公安局、税务局等联动建立诉前多元解纷联动机制、设立“无讼企业”创建工作站、开展“法律体检”,帮助企业完善规章制度、制发风险提示书帮助企业预防化解潜在风险等方式创建“无讼企业”。
二是创建“无讼园区”。通过与工信局、市场监督局、税务局、园区管委会以及银行等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部门联动成立“无讼园区”创建工作站,必要时召开联席会议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政策解读、法律咨询以及困难求助等服务;建立园区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对于园区矛盾集中点、重点领域实行精准化调解服务等措施创建“无讼园区”。
三是创建“无讼景区”。通过设立旅游巡回法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畅通涉旅游纠纷案件的司法“绿色通道”快速解决涉旅纠纷;以人民法庭“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工作室为平台,聚焦乡村治理法治化,结合辖区文化旅游优势,构建“无讼先行示范村、无讼先行示范景区”+“红色法治课”的“2+1”工作模式等共同发力。
四是创建“无讼社区”。通过设立驻街道诉讼服务站,推出“街道+司法局+法院”模式,将司法服务前移,直接服务群众;推动基层社区搭建帮扶特殊人群平台,加强重点人群心理疏导,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以城乡社区内征地拆迁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纠纷案件为重点,协助引导城乡社区开展经常性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预防排查矛盾纠纷等措施创建“无讼社区”。
五是创建“无讼乡村”。通过设立“法官副村长”;以“法村联合”形式与辖区村党支部共同召开民主生活会,梳理村庄易发生纠纷的主要风险点,对乡村涉诉案件进行回访;村组设立“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工作室;发挥“大王经验”调解模式优势,探索 “一个矛盾纠纷诉调对接平台,预防引导、调处化解、诉调对接三项工作机制,调解员参与率、诉前调解成功率、司法确认适用率、调解自动履行率四项‘无讼村庄’评价指标”的“134”创建工作模式,促进“无讼乡村”创建标准化、规范化开展。
未完待续,N个“无讼N”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