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大学作为国家财政供养的公共场所,除了承担教学、科研等职责之外,也负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职责,理应发挥教育辐射功能,向社会合理开放校内公共教育资源。校园开放与否,以及开放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高校自己的事。
在欧美地区,许多知名高校都没有围墙和校门,允许公众自由进出,因此,一些民众对中国的高校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也有不少高校确实做到了“打开校园”。然而,由于一些游客缺乏基本的素养,动辄破坏校园环境、教学设施,使教学、科研受到了严重影响,大大增加了校园管理成本,因此,在一些学校,师生要求学校加强管理的呼声也相当强烈。所以,一所高校到底要不要开放,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而应该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责。作为社会文明的高地,开放是高校应有的胸襟,这就决定了高校不能对公众封闭,而应适度开放。但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责还是教书育人,这决定了高校的开放必须以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为原则,否则便是舍本逐末。
如何在游客无限的热情与校园有限的承载能力之间寻求平衡,反映的是高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也是高校文化与气质的体现。进入智能化社会,高校管理应该更加精细、更具弹性。与此同时,在制定各类限流政策之前,高校也应多听听公众的建议和意见,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当然,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也要遵守规则,自觉维护好校园环境和设施,维护好教学、科研秩序。否则,高校越开放,麻烦就越多,开放的大门也只好慢慢关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