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人民法院 > 数字赋能科技助力 探索审判全新模式

数字赋能科技助力 探索审判全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2-08-04 来源: 江西政法网 作者:佚名

  近年来,各地人民法院始终聚焦人民需求,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以数字赋能案件办理各个环节,以科技助力审判全流程,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法院系统的融合应用,努力探索人民法院审判全新模式。

  记者梳理江西省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疫情期间以数字赋能审理的几起典型案例,见证了该庭从线下到线上,从传统到现代的金融审判模式蜕变,充分显示了该庭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发挥司法服务保障作用,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促进诉讼服务提档升级,让诉讼不因疫情停步,构建成“线下一站全办、线上网络通办”的诉讼服务格局,努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赣法中心”听取民意 管辖异议线上办理

  2021年4月,江西高院创新推出赣法民意中心,集成来电、来信、来访、网络等立体化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前端登记分流、中端办理反馈、后端回访督办”工作机制,打造覆盖全省法院立审执信各环节,集办事、评价、反馈、整改、监督于一体的民意实体工作平台,推动形成诉讼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广泛评价、人民法院及时改进的良性互动局面。

  近日,南昌市第二金融法庭承办法官接到手机短信提示,“赣法民意中心”有一个待处理工单。承办法官立即打开平台,查看工单内容后得知,被告林某拖欠银行信用卡借款本息,想联系法官提出管辖异议,但不会书写管辖异议申请。经办法官得知具体情况后,第一时间调取相关案卷,仔细核实案件证据了解案情,随即与被告林某取得了联系。原来,林某于2017年4月向原告某银行申办信用卡,经原告某银行审核后发卡,林某激活后一直使用至今。林某因生意不景气,以致不能按约返还信用卡本息。截至起诉时林某拖欠信用卡本息3万余元,双方由此涉诉。然而,林某身在赣州,无法前往南昌参与庭审。为此,林某提出管辖异议,要求将案件移送至赣州地区人民法院审理。

  为减少诉累及诉讼成本,公正、高效、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法官通过平台就相关管辖异议的法律规定进行答复,并提供相关范本供林某参考。林某随即将管辖异议申请书邮寄至法院,法官收到后,依法进行审查,发现贷款人及借款人所在地均不在该庭管辖范围内,该庭确无管辖权。嗣后,法官依法作出裁定,将案件移送至有管辖的人民法院处理。至此,该案件管辖异议得到了及时的处理。

  据介绍,自赣法民意中心运行以来,该庭已受理并及时处理了140余件工单,时刻听取民声,及时收集民意,即时排解民忧,高效快捷的处理民众的有关诉求,积极兑现群众司法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反馈、人人有评价、次次有落实”的承诺,让群众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能增强司法获得感和幸福感。

  “诉事速办”直通法官 远程庭审成为常态

  为有效化解人民群众与法院之间沟通难、反应慢等问题,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于2022年4月18日正式启动运行了“诉事速办”服务通道,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直达式的司法服务渠道,做到群众的来信来电来访“件件有回音,事事有反馈,次次有着落”。

  “诉事速办”服务通道开通后不久,中信银行某支行代理人曾律师来到南昌市西湖区法院所属第二金融法庭“诉事速办”服务窗口,询问如何联系法官进行诉前调解。窗口工作人员随即指导曾律师拨打“诉事速办”专用服务热线,并通过服务通道转接到金融速裁审判团队长的移动电话。原来,徐某等三被告身处管控区,无法现场到庭参加诉讼,多次与原告联系希望法院能组织原被告进行诉前调解。金融速裁审判团队长随即告知原被告可以通过“诉事速办”专用手机远程进行视频开庭。在金融速裁审判团队长的主持下,立即分别进行远程视频诉前调解模式。原告和徐某等三被告就拖欠的信用卡本息依次达成了调解协议,原告中信银行均同意给与借款人2年的还款宽限期分期返还借款本息。短短两个小时,三起信用卡纠纷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达成了诉前调解。

  据介绍,“诉事速办”服务通道使用专用固定电话和18部业务庭室公用移动电话,提供包括立案服务通道、审判服务通道、执行服务通道、信访服务通道、投诉通道、“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通道等六条专业通道,通过移动电话可以在工作时间内直通法院各项业务、直达法院各个庭室、直连法院各位法官,确保畅通并提供即时服务为群众提供咨询、预约、办事、投诉等直达式的司法服务。自“诉事速办”服务通道开通以来,该庭平均每天通过互联网审理案件近10起,实现批量远程庭审常态化、标准化、模式化。

  无纸化审判新模式 实现环保“绿色诉讼”

  近日,该庭公开批量审理了共计5起系列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告别了以往堆积如山的批量纸质卷宗,大家在小山一样的纸堆里翻来覆去找资料、找证据,既耗时又费的传统庭审模式,该系列案是以电子卷宗、庭审语音识别转写系统和庭审笔录电子签名等为主要内容的无纸化审判。庭审中,法官通过电脑调取起诉书、证据材料等电子卷宗,并指引当事人即时通过各自面前的屏幕查看相关资料,实现三方同步查阅。整个庭审过程直观、清爽、透明、便捷,短短一个小时,随着原被告双方在庭审笔录上进行电子签名后,该批系列金融案件全部审理结束。这也是该庭启用无纸化办案系统以来,首次采用无纸化形式进行的审判。

  “无纸化办案”是以法院的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为前提,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着力推进贯穿立案、调解、审理、合议、裁判、执行、结案、归档等环节的全流程、全要素、全覆盖无纸化,电子卷宗随办案进程同步网上流转,办案过程全程网上留痕的办案模式。

  “无纸化办案”特点:一是法官不带卷宗,所有的卷宗材料都在庭审电脑上展示,庭审更加便捷高效。二是展示扫描证据材料,双方当事人根据面前的显示屏,对出示的证据材料进行质证,只有在需要核对证据原件的时候,才展示纸质材料。三是庭审笔录电子签名,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同时,在庭审中还采用了庭审语音识别转写系统,大大减轻了书记员现场记录的工作量。

  据悉,自2022年4月份启用无纸化办案系统后,该庭全部新收旧存案件均进入集约化平台办理,截止6月份,该庭共有591件案件进入无纸化办案平台。其中,诉前调解72件,开庭审理案件519件,实现环保的“绿色诉讼”。

  《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和《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

  2016年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通过《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和《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为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遵循和依据。会上,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强调要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推动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尽快建成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22年3月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最高法院院长周强表示,智慧法院创新成果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全方位展示,加强智慧法院建设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科技赋能司法展现广阔前景。就2022年的工作安排,周强强调要巩固改革成果,深化智慧法院建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2022年人民法院工作要点》的通知

  六、巩固提升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23.深化在线诉讼模式和规则创新。严格落实在线诉讼规则、在线调解规则和人民法院在线运行规则要求,综合当事人意愿、案件性质特点、信息技术条件等因素,合理准确适用在线审理机制,保障当事人知情权和选择权,更好释放“数字红利”。

  24.拓展信息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场景。坚持科技驱动,推进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完善各类平台系统,有效解决平台分散、数据壁垒、操作不便、信息安全等问题。

  法官点评

  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时代踏步而来,更高效、更便捷、更透明的司法服务成为时代的呼声,智慧法院在时代的呼唤下应运而生。作为司法改革和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智慧法院建设是人民司法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从本期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地方法院正积极探索智慧法院背景下审判工作全新模式,通过信息化建设成果反哺审判执行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红利不断释放,智慧法院这一构想正从远景一步步地走近现实,信息时代审判运行新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壮大,中国智慧法院建设也因此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可以预计,随着数字技术在法院系统的融合应用,智慧法院势必将更加全面、更加便捷、更加智能地支持广大法官和人民群众客观寻找事实、精准适用法律,更好地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


原文链接:http://www.jxzfw.gov.cn/2022/0802/202208024291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