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把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千方百计为我想办法解决,我决定息诉息访……”近日,接过南昌市新建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送来的1.4万元司法救助金,市民刘某某连连道谢。 小案连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南昌市新建区检察院依法能动履职,关注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案”,从办案源头预防、化解矛盾。2021年,该院化解刑案矛盾41件,矛盾化解率达85.7%,实现全年新案“零信访”。 接待来访群众 公开听证 面对面化解社会矛盾 今年6月,一起涉嫌故意伤害案的公开听证会在新建区现代米罗小区召开,吸引了不少群众前来旁听。 李大强(化名)和被害人王明(化名)是工友,因为工资结算问题引发口角,王明欲找李大强讨要工钱,紧抓李大强的手臂不放,李大强处在醉酒状态,在甩手过程中,由于重心不稳,两人一同摔倒在地,李大强随即打了王明一拳,造成王明鼻骨粉碎性骨折,经鉴定为轻伤二级。 受案后,检察官积极组织双方调解,阐明相关法律后果,最终促成调解。基于案件矛盾已经化解,检察官提出了拟不起诉的意见,为使案件处理结果公开、透明、公正,便有了公开听证会的那一幕。此次公开听证会还邀请了新建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代表等,在听证员和群众的见证下,李大强向王明真诚道歉,双方握手言和。 “我们采取公开听证的方式,给当事人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同时把法律政策明明白白地讲给他们听,帮助他们解开‘心结’,真正做到案结事了。”第一检察部主任欧阳茫解释道。 司法救助 心连心传递司法温情 刘某某,因对其儿子的民事纠纷裁判结果不满,三年间到各单位上访,今年他来到南昌市新建区检察院,想要提起民事诉讼监督,但经检察官审核,不符合提起民事诉讼监督的条件,无法立案。 三年的奔走让本就不富裕的刘某某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破损的社会关系如何修复,上访群众的困难如何解决,成为摆在检察官面前的一道难题。 检察官通过一次次地主动走访,不厌其烦地释法说理,以“如我在诉”的真情与上访群众拉近心的距离,最终,刘某某同意息诉罢访。 在确认刘某某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后,该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协助刘某某提交书面救助申请、生活困难情况证明材料,第一时间报请审批,迅速为其争取到1.4万元国家司法救助金,缓解了刘某某生活的艰难处境。 将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与“检察为民办实事”紧密结合,通过主动发现、主动协助、主动申请工作法,确保应救尽救,今年以来,该院对19名司法救助申请人送去“及时雨”,共发放司法救助金19.6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