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应急筑防线儿童安全伴成长
— 坚持 • 努力 • 实践 —
应急安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部署,10月24日,济宁市惠民社会救助服务中心走进安居中心幼儿园,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应急安全培训活动,着力提升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135最小应急单元”
“135最小应急单元”是指“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专业处置”的快速响应机制,通过系统化训练,实现校园安保力量在突发事件初期的快速、高效处置,牢牢把握“黄金救援时间”。

掌 教官详细示范了防恐防暴工具——盾牌如何有效格挡、钢叉如何协作控制、橡胶棍如何规范击打、灭火器与自救呼吸器如何快速应用,通过“边演练边讲解”的方式,确保每一位成员都能听懂、看懂,掌握基础操作要领。


为检验应急技能的掌握程度,中心组织了一场防暴实战演练。“不法分子”强行闯入,执勤保安第一时间启动一键报警,同时运用钢叉、盾牌等器械展开战术配合制服“歹徒”。整个过程分工明确、配合流畅,通过实践提升团队协同作战能力,为守护校园安全积累了宝贵经验。
急救技能培训
为提高老师在突发事件中的急救能力,掌握挽救生命的关键技能,中心教官开展了一场系统且实用的急救知识培训。

心肺复苏是应对心脏骤停、挽救生命的关键急救措施。教官通过讲解与演示,完整展示从环境评估、意识判断到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的全流程,确保教师掌握黄金救援时间的要领。


针对幼儿园高频风险的气道梗阻问题,教官专项讲解了海姆立克急救法。通过真人演示,清晰展示了针对成人、儿童及婴幼儿的差异化操作手法,详细解析了站位、握拳位置及冲击力度的控制要点。


全员实操练习
全体教师轮流在专业模型上进行心肺复苏和气道梗阻急救的练习,教官一对一指导,及时纠正按压位置、力度频率等细节,确保每位教师都能规范、准确地掌握这些救命技能。


最后,中心人员演示了手部八字包扎、螺旋包扎及大小悬臂带等基础包扎技法,讲解了不同包扎方法的适用场景与操作技巧,提升了教职工应对日常意外伤害的处理能力。

活动总结
本次应急安全培训通过"135最小应急单元"实战演练和急救技能实操训练,全面提升了幼儿园教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济宁市惠民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将持续推进应急安全教育活动,与学校、家庭携手共建平安校园,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