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魏青
消防部门承担着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的重大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福建省消防条例》自颁布施行以来,为推动消防事业高质量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消防执法工作贯彻落实效果直接影响到群众的获得感。2021年,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消防“一法一例”执法检查,就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检查。此次检查之后,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第三十四次会议中,消防“一法一例”执法检查报告及该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报告分别提交审议。两份报告清晰梳理了当前我省消防救援事业发展成果、面临的困难以及未来发展计划。本期海西消防为读者呈现相关内容。
  
福建消防抗洪抢险前置力量在南平建阳营救被困老人
2021年12月13日提交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的《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福建省消防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显示,“一法一例”颁布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狠抓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深入推进消防安全治理,持续夯实公共消防安全基础,着力提升消防救援能力,全社会火灾防控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平稳,为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消防安全保障。
  
福建消防新训消防员开展无齿锯运用训练
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各级政府组织开展季节性、阶段性消防安全检查,扎实做好群租房、“三合一”场所、文博单位、大型商业综合体、电动自行车、高层建筑、电气火灾等重点领域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十三五”时期,省、市、县三级政府挂牌督办整改重大火灾隐患380处,各行业部门组织开展本系统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消防部门共检查单位68万多家、指导督促整改火灾隐患58万多处,公安机关共检查单位332.4万多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525.8万处,社会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
扎实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印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实施细则》,推动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普法教育、公务员培训、员工岗位培训、九年义务教育和“三下乡”内容。加大社会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力度,组织消防宣传培训、应急疏散演练、消防救援站开放等活动48万多场(次),建成消防文化主题公园26个、县级以上消防科普教育基地119个,定期发送消防安全手机信息上亿条次,利用各级媒体平台播放消防公益广告、消防安全提示3000多万条次,消防宣传阵地不断拓展。
综合应急救援能力稳步提升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多种形式消防救援队伍不断发展。按照“大站建强、小站建密、微站建广”的思路,加快消防队(站)建设。目前,全省具备24小时执勤条件的消防队272个,另有乡镇政府组建管理的专职消防队349个、微型消防站1.2万个。分区域分灾种布点建设专业编队52支,4个石化园区政府专职特勤队伍初步建成。
“十三五”期间,各级投入25.33亿元配备消防执勤车辆127辆,购置个人防护装备、灭火和抢险救援器材23万多件(套),常态化储备泡沫灭火剂2400多吨,全社会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尤其是应对石化等特殊火灾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时期,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共接处警23万多起,营救和疏散遇险群众12万多人,成功处置2016年三明泰宁“5·8”泥石流,2019年福州仓山“2·16”民房倒塌,2020年泉州鲤城“3·7”建筑坍塌、龙岩新罗“7·12”新能源公司爆炸起火等重大灾害事故,全力抗击“尼伯特”“莫兰蒂”“玛莉亚”等台风及洪涝灾害,跨区域增援江西抗洪抢险救灾,圆满完成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党的十九大、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世界佛教论坛等重大消防安保任务。
公共消防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各级政府持续加大消防经费保障力度,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城乡抵御火灾能力明显提升。“十三五”时期,新建成三明市、平潭综合实验区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和4个消防训练基地、64座消防救援站;新增市政消火栓近1.3万个,现有数量近5.5万个。
消防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消防无人机、机器人从无到有,消防基础通信网络基本建成,对全省消防救援队伍的统一调度指挥更加精准高效。《福建省“十四五”消防救援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印发实施。城乡消防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所有县(市、区)、建制镇和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全部编制消防专项规划或专篇。
消防救援队伍改革有序推进落实党中央关于消防救援队伍机构改革的各项部署要求,加强消防执法改革、工资制度、经费保障、优抚优待等方面政策配套。我省消防救援队伍顺利完成转隶转改,实现机构、人员、工作平稳过渡、有序衔接。
大力推进消防领域“放管服”改革,顺利完成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职责移交,率先在全国运用执法APP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管模式,率先全面实施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告知承诺制,营造了良好的消防执法营商环境。注重发挥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重大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动该站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八闽楷模”称号,树起新时代“火焰蓝”的良好形象。全省消防救援队伍稳步推进消防救援理念、力量、职能、装备、方式、机制等转型升级。
挑战“一法一例”执法检查报告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消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消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例如,农村消防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政府专职消防队伍保障水平不高导致人员流失、老旧小区等火灾隐患点多量大等问题,都是实际直观的。
消防工作人财物等要素投入仍存不足公共消防设施有待完善。城乡消防规划执行不够到位,消防设施建设滞后发展需要,各地消防救援站、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等存在不同程度“欠账”。市政消火栓与市政道路建设不同步、布局不平衡、日常维护不到位、完好率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农村公共消防服务供给不足,消防基础条件先天薄弱,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消防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部分农村消防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消防装备器材几乎空白。
消防物资装备投入不足。应对地震、台风、洪涝及“高低大化”(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的先进装备配备不足,部分消防车辆装备亟待调整更新,消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还不高,装备物资储备体系未完全建立,难以满足“全天候、全地域、全灾种”要求。
消防队伍力量亟需加强。我省消防救援队伍总人数与“全灾种、大应急”的定位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不相匹配。省、市两级消防训练基地尚未达到国家标准。消防队伍职业保障机制不够完善,职业荣誉感、吸引力有所减弱。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尤其是石化特勤队伍保障水平不高、驻勤条件较差、发展空间有限、人员流失较快等问题未根本解决,乡镇消防队等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战斗力有待提升。
安全基础仍较薄弱,消防安全隐患排查仍需加强当前,高层建筑、地下建筑、轨道交通、大型综合体、化工园区等火灾高荷载场所不断增加,日常火灾风险高位承压。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不断涌现,仓储物流、储能电站等新兴产业带来消防新挑战。老旧小区、“城中村”、群租房、“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点多量大,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违规停放充电,堵塞占用消防车通道等问题较为突出。校外托管、培训机构、农家乐、民宿等领域消防安全监管存在盲区。农村建筑耐火等级低,不少自建房和违章建筑改造为生产经营场所,隐蔽分散、火灾风险高,易酿成“小火亡人”。
发展2022年7月27日,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作关于研究处理消防法及我省消防条例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针对执法检查报告中提出的消防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此份报告作出回应,将实质性化解难题。
  
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消防员开展队列训练
2021年来,全省各级行业部门共检查社会单位29.9万家次,督改隐患19.8万处。在推动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方面,我省将组织编制火灾风险单位分级和自主管理指导意见,按照规模体量、使用性质和火灾风险程度,细化明确风险类别、检查重点和整改措施,构建社会单位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加快研究出台《福建省消防安全信用管理办法》,推动将消防安全失信主体纳入重点监管范畴,融入政府“信用中国(福建)”监管平台。
加强设施建设目前,全省97%的乡镇设立了消防工作站(所),71%的乡镇派驻了消防文员,各地核定了1757名专兼职事业编制人员从事消防工作。
下一步,我省将加强各地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延伸消防安全管理网络。推动社区(村)按标准建设“防消一体化”微型消防站,实行网格员包干到户,确保基层事有人干、责有人负。
  
松溪县消防救援大队监督员到辖区加油站检查消防设施
我省还将及时组织各地编修城乡消防规划,融入“多规合一”,将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消防训练基地(中心)和消防力量等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等相关规划。加快优化调整综合应急救援装备品类、规模和结构,聚焦“全灾种”处置需要,重点实施特种灾害消防救援车辆装备建设项目。“十四五”期间,全省将推进建设消防救援站80座,建设1个总队级训练基地、10个支队级训练基地,补建市政消火栓4000多个。
  
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处干部进行窗口服务指导
2021年以来,我省共组织开展各类消防安全专项治理24项。下一步,将开展电气火灾隐患专项治理,针对2000年以前建成的村(居)民自建住宅和老旧住宅小区,全面实施“表下线”改造工程。同时,继续紧盯大型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石油化工企业、人员密集场所、文博单位、群租房、“多合一”等传统高风险领域,持续排查整治火灾隐患;瞄准储能电站、密室逃脱等新业态风险和城市燃气、老旧商混等关系民生场所,加强形势研判和精准施策,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
建强应急救援力量目前,全省共组建重型专业救援队3支、轻型专业救援队6支、机动专业救援队83支,52支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纳入统一指挥调度。下一步,将结合福建石化产业布局,组建“国家级化工应急救援基地”,依托各地市消防救援支队组建石化、特灾等25支省级重点专业编队,进一步建强福州、漳州、泉州、莆田等地区的政府专职石化特勤队。
目前,全省共建有市县级单编政府专职队93支、乡镇政府专职队233支、企业专职队81支。我省将推动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不足的城市市区、县城、经济发达镇建设政府专职消防力量。“十四五”末,我省将力争达到:全省消防救援站执勤实力稳定保持在1万人以上,专职消防人员总量达到1.8万人以上,志愿消防队员达16万人以上。
加大消防队伍保障力度积极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解决现实问题,不断提升职业荣誉感,增强职业吸引力。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将消防救援队伍纳入本级表彰体系,为作出突出贡献的消防救援队伍和个人立功表彰,并细化落实消防救援人员在伤亡抚恤、社会优待、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家属随调、子女教育、退休养老等方面的政策,落实我省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相关工资政策和经费管理规定。
下一步,将启动修订《福建省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管理办法》,优化政府专职消防队员招聘退出、职业发展、薪酬待遇、优抚优待等政策,建立与消防救援职业特点相适应的专职消防队员职业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