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李建涛诈骗案
如果你接到电话,通知你在某知名“三甲”医院内有一场免费的健康讲座,知名心脑血管病专家免费会诊,还赠送小礼物,你会心动参加吗?家住北京石景山的王大妈就曾多次接到这样的电话,心动参加后被忽悠花费上万元购买了各种特效“药品”,经查,这些“药品”实为保健食品,成本不足百元,且无任何确切疗效。
8月24日,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六类重点打击的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中,由石景山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李建涛诈骗案,入选“以开展‘养老帮扶’为名实施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冒充“专家”办讲座
欺诈老人高价购保健品
2017年2月底至10月,被告人李建涛以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北京天康通健心脑血管疾病研究所有限公司为依托,伙同杨某、贾某、王某、张某、苏某等人,为实施诈骗组成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丰台区等地,引诱老年人参加“健康讲座、免费健康咨询”活动,谎称贾某、张某、苏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知名医院的专家,骗取被害人信任,并以现场看病、开药的方式,将低价购进的保健品当作特效药品,高价销售给被害人。杨某、贾某、王某等人通过上述方式,骗取124名被害人93.74万元。
最终,经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李建涛有期徒刑十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二万元;在案扣押的人民币四十万元,按比例分别发还各被害人;责令李建涛继续退赔各被害人经济损失。
养老帮扶套路深
总结特点要牢记
在办理本案过程中,检察官发现这类以开展“养老帮扶”为名实施诈骗犯罪的案件具有如下特点:
壹
/ 组织形式严密
为了保证健康讲座能吸引老年人参加,犯罪团伙招聘多名工作人员,分别担任医生、外联、专员、会务、司机等不同角色。
从发传单获取老年人联系方式、电话邀请,到会务人员热情接待,从冒充大医院心脑血管病专家授课讲座、免费看病,到专员陪同、送药上门,全程多名工作人员服务,采用一对一诊断、面对面介绍、多对一陪同的形式,营造一种关怀亲切的环境,从心理上获得老年被害人的信任,更容易实现诈骗目的。
贰
/ 全方位虚构事实
首先,将无业人员或者退休多年的普通医院非心脑血管病医生虚构为留美博士、知名大医院心脑血管病专家;
其次,将保健品宣称为参与研制的新型药品,短期内能溶栓治愈心脑血管疾病;
再次,将被害人病情夸大到“不吃药眼睛就要瞎”、“癌症早期”、“病很严重”、“到医院得花40多万元”、“再不治就堵了,引起瘫痪或半身不遂,严重就会死亡”,引起老年人恐慌。
宣扬吃了自己推荐的药“吃一万元就好”、“四个月痊愈,一年去根”“两个疗程可以治好,半年吃完能痊愈”等,并谎称“该药是内部药一般买不到,是干部病房专用的”,虚假承诺“买了药后三个月后免费到三甲医院做检查”,获取被害人信任。销售过程并非使用夸张、模糊的广告宣传语,而是明确具体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
叁
/ 诈骗对象范围特定
专门选择70岁左右老年人作为诈骗对象,针对老年人身体逐渐衰老,疾病增多,担心病情严重等心理状况,吸引老年人参加所谓的健康讲座,针对老年人常见多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宣传卖药,热情服务,免费赠送小礼品使老人放松警惕,虚构大医院专家身份获得老人的认可,利用被害人恐惧疾病、追求健康的心理,诈骗屡屡得手。
检察官建议
壹
/ 提高老年人防骗意识
全社会要对老年群体加强防骗教育,提高老年人防范意识,对于通过打电话、散发小广告、赠送礼品等形式邀请参加的无固定场所的“健康讲座”要谨慎参与,对其中推销的“特效药”、“内部药”,要现场查看产品信息,核实产品批准字号,必要时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明确产品真假及性质,防止上当受骗。
贰
/ 全社会共同积极举报
涉养老诈骗线索
在社区等老年群体集中地点,一旦发现诈骗老年人违法犯罪线索,迅速向工商、食药监、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反映,及时发现,及时查处。
叁
/ 加大打击涉及保健品
违法犯罪行为工作力度
由工商机关查明销售者是否具有工商登记注册的资质,食药监部门查明保健品的成分及是否冒充药品销售,如涉嫌违法犯罪由行政机关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接报后,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应依法及时立案查处,做好行刑衔接,防止出现管控漏洞。
原标题:【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谎称三甲医院专家卖药,124名老人被骗近百万元,切记提高防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