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丽区是本市率先完成全域城市化建设的环城区。近年来,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东丽区坚持因地制宜,打造“一体运行、一键感知、一格多能、一网共治”的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进一步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东丽建设。
一体运行
扁平化管理提高效率
秉承让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的理念,近年来,东丽区统筹规划建设全区“一张网”,整合72个部门、11个街道、103个社区、1147个网格,实现“云”上服务。一网通办150项公共便民事项,集中“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11个诉求渠道,平台自动分流调度3大类、306项民生问题,实现“网上吹哨”,72个部门闻哨即动、首办负责,全程监督、反馈结果。
东丽区金桥街道仁雅家园、仁欣家园是2021年新还迁的小区,但涉及居民宽带移机、安装等问题始终未解决,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尽快解决问题,去年11月,经网格员上报问题线索,金桥街道启动‘吹哨’程序,区工信局、文体局、住建委及城投公司及时进行处置。”东丽区网格中心基层治理科科长于浩回忆说。协调会上,金桥街道和各职能部门积极论证、科学分析,找到问题症结,明确解决措施。会后,各部门共同发力、积极协调,为居民彻底解决了这件烦心事。
今年4月,东丽区专门制定了《关于落实“吹哨报到”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流程,调整优化考核标准,实行“一哨一考”制度,确保“吹哨报到”取得持久成效。截至目前,东丽区共受理“吹哨”事件643件,办结620件,办结率为96.42%,有效推动基层治理痛点难点问题解决。
不仅如此,东丽区坚持线上与线下联动、“脚板”与“平板”同步、评价与评星结合、成绩与绩效挂钩,登门入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0万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73%。
一键感知
精准化预警排除隐患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基层治理的方式也更加灵活。东丽区以社会治理智能平台为“城市大脑”,以前端感应设备为“神经末梢”,提高动态感知能力。
该平台集成人口、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相关信息,50余万个水电煤气热感应设施,通过热力图、事件分析模型,实现能源消耗、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自动感知预警。推广“小、快、灵”的社区智能应用,在196个小区安装识别系统,加装电梯感应梯控、智能充电车棚,预防电动车上楼、电梯故障等安全隐患。同时,通过在独居、失能老人家中安装红外感应设备、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就诊信息进行全市联网等方式,实现突发情况自动报警,做到“无事不扰、有事迅达”。
一格多能
精细化服务解难题
依托智能化平台,东丽区民政、残联、司法等部门180项区属行政事权和人员力量下沉街道社区,最大限度赋予社区网格员数据查询和代办权限,确保基层“接得住、管得了、干得好”。
在日常工作中,将残疾、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的相关信息同步绑定社区书记、社区民警、网格员、综治专干手机App,实行“3+N”包联服务。其中,“3”是指社区书记、社区民警和网格员,“N”是指专业服务人员、志愿者、家属等,共同进行定期入户走访、评估风险、关爱帮困等服务。
付维旺是金桥街枫悦园社区网格员,他负责的辖区内有一位独居老人患有多种疾病。2019年,付维旺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立即报告社区书记,将老人列为“重点关怀对象”。在不打搅老人休息的前提下,付维旺每周两次入户探望,每天用微信与老人沟通情况。
不久前,在日常排查走访中,付维旺发现该独居老人突发心脏疾病,伴发肝胆区域疼痛,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将情况报告社区书记。收到消息后,社区书记祝巍及多名社区工作人员立即赶到现场配合处置,经过及时救治,老人转危为安。事后,付维旺联系上了老人的学生和多年未联络的女儿,共同照顾老人。
近年来,东丽区不断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政务服务,“纯公懿”“常福家”等25家社会组织进驻社区,提供社区就餐、居家养老、课后托管、心理疏导等个性化、精细化服务,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
一网共治
多元化凝聚社会力量
针对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多元共治活力不足等问题,东丽区平安办通过智能化平台注册整合5.8万名志愿者,打造“平安丽人”志愿服务品牌。
通过线上“发布任务、抢单认领、互动晒单、服务评价、积分回馈”等措施,提高平安志愿服务的实效性。建立志愿者权益保障激励机制,每季度评选“最美志愿者”,每年表彰“金牌志愿者”,并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展示社区公益活动成果。
此外,东丽区还在全区高标准推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在“你”身边专项活动。全区103个社区“大党委”积极行动,创新打造“海颂约吧”工作法、“丽新369社区食堂”早餐议事等志愿品牌,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海颂园社区是东丽区万新街南片6个集体经济组织还迁安置小区,社区老年人多。社区推出“海颂约吧”,由社区书记担任“吧主”、“两委”成员担任“吧组长”,发动网格员、志愿者、楼门栋长、在职党员、律师等力量,“入网进格”宣传,挨家挨户听取民意,让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党员干部和社区群众的一次次暖心“约会”中顺利解决。
“过去在村里时,从来没有因为住房交过钱,如今一年要交2000多元物业费,大家不认头。”居民刘大爷说。当时,“海颂约吧”了解到居民对小区物业费过高、物业服务水平不满这一民情动态,随后召集律师、调解员和党员代表共同研究解题对策,及时启动“吹哨”机制。
来自区委政法委、区住建委、万新街道、物业公司的代表,以及人民调解员、律师、网格员、党员、群众代表等10余人齐聚“海颂约吧”,经过6次特别“约会”,物业公司最终同意用电梯广告、社区底商租金等收入冲抵部分物业费,减轻居民实际支出。这个结果得到居民认可,矛盾纠纷圆满解决。
社会力量入驻海颂园社区,也带来一系列看得见的变化,很多居民成了海颂园社区的“科普大使”和“平安志愿者”,物业工作人员和居民代表主动穿上“红马甲”,自觉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目前,社区物业费收缴率达93%,居民满意率达到96%以上。
东丽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孙秀林表示,东丽区将坚持“智治”赋能的思路,将智能化、信息化手段作为市域社会治理提质增效的动力引擎,助力东丽区步入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在奋斗征程中充分彰显政法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