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中有合 合中有分
——福州马尾法院打造“法庭执行+ ”新型审执协调配合机制
□记者 林珊 通讯员 刘喆
在司法实践中,大多数派出法庭只负责诉讼案件的立案和审判,申请执行工作还需在院本部开展。这既容易造成当事人立、审、执“两头跑”的不便局面,也容易造成审、执工作衔接脱节。
2020年,福州马尾法院立足区位特点,围绕自贸区市场主体司法需求,以自贸区法庭为依托,创新创优“立审执联破”全链条工作机制,并强化执行赋能,推出“法庭执行+”工作模式,实现涉自贸区纠纷从“单一审判”向“审判+执行+破产”的立体服务衔接。
“法庭执行+ ”工作机制转变了传统执行办案“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模式,在坚持“审执分立”原则的基础上,立足“一盘棋”统筹谋划的思想,形成审执“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新型审执协调配合机制。机制运行以来,自贸区法庭案件自动履行率提升至84.64%,同比上升22%,实现执行案件源头治理、减量提效。
从“信息孤岛”向“联岛成链”转变
“沈庭长,我这个执行案件遇到点困难,被执行人联系不上,申请人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也不太了解,能不能从你这里找点什么线索?”不久前的一天,马尾法院自贸区法庭执行员程国良走进了自贸区法庭庭长沈镇友的办公室。
“行!我帮你看看。”沈镇友开始翻阅案件卷宗。
“你看,这里有个被执行人当时递交答辩状的寄出地址,能不能从这个地址入手找找线索?”
“湖北省武汉市某某工业园区?在省外啊,有点不好办。”
“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你看看行不行……”沈镇友略加思索“计上心头”。
不一会儿,一通来自福州马尾的电话打到了湖北武汉一名外卖小哥的手机里:“外卖我不要了,你留着自己吃,麻烦帮我进去那个工厂里看看厂子有没有开工就好了……”
通过一单武汉的外卖订单,自贸区法庭执行团队顺利了解到了被执行人在外省企业的经营现状,为后续执行工作开展铺平了道路。
在传统模式下,受制于职能不同、部门不同,审判法官与执行法官“各自为战”,缺乏信息沟通,容易导致信息共享不及时、案情线索不连贯。
马尾法院通过创新“法庭执行+”工作机制,将执行员派驻派出法庭,有效破除了因审判、保全、执行、破产等各诉讼阶段信息共享不及时、业务范围不一致而导致的审判局限和流程迟延现象,极大提高了诉讼各个环节衔接沟通效率,打通审执衔接的“任督二脉”。
“执行员程国良的办公室就在我的隔壁,我们彼此的沟通也非常的方便顺畅,执行员力量的加入让派出法庭审执衔接效率直接提升了一个档次,彼此之间的信息共享有效形成了‘1+1>2’的效果。”沈镇友表示。
从“专职专精”向“全能团队”转变法官和执行员顺畅的沟通为案件办理打开“新思路”只是“法庭执行+”工作模式的一个缩影,机制创新的根本出发点还是为案件当事人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司法服务。
2020年9月22日,马尾法院自贸区法庭在省内率先成立“自贸区执行事务中心”,并在自贸区法庭诉讼服务中心开设执行立案窗口,使涉自贸区案件立案、诉讼、执行、破产(执转破)均可在自贸庭进行。
同时,相应的调解、庭审、执行查控和处置、执转破申请、破产审查等各个阶段工作都能同步在自贸区法庭完成,有效减轻派出法庭诉讼主体的司法成本,让当事人“少跑路”“减执累”。“所有的事务都能在自贸区法庭办理,真的很方便。”在某企业从事法务工作的张律师对此深有体会,“如果办一件事需要找不同的部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我们职业律师如此,对于普通老百姓更是这样。”
据介绍,马尾法院“法庭执行+”工作机制补齐了传统派出法庭立、审职能之外“执”的工作,充分整合集约诉讼服务全链条功能,实现立案、审判、保全、执行、破产业务“一站式、全流程”办理,将派出法庭打造成为“大法庭、小法院”式的司法职能“完全体”。
以今年自贸区法庭受理诉讼案件数752件、每位当事人办理立、审、执需往返派出法庭与院本部2趟、每趟2公里计算,可为当事人节约至少3000多公里的出行成本,相当于驾车从福州前往哈尔滨。
从“扬汤止沸”向“釜底抽薪”转变
住在某小区的翁先生一直有个烦恼,他家的小区分为住宅区和商业区,因商业区为开放区域,两区域之间通过铁门和绿化带进行分隔,但绿化带和铁门之间有明显空隙,导致外人可以随意进出小区。
翁先生总担心小区安全问题,在与小区的建设公司某房地产公司多次沟通无果后,他将某房地产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在商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立隔断护栏。
“如果简单判令某房地产公司恢复绿植空隙,虽然也可解决案件,但在执行过程中双方难免对‘恢复’一词的不同理解重新造成矛盾,双方纠纷无法根本解决。”本案主审法官丁建旺介绍。
出于对下一阶段执行工作的考虑,丁建旺找到自贸区执行事务中心的执行员程国良,在他的专业建议下,丁建旺在判决书中对灌木隔离的高度、长度、衔接方式等都做了具体要求。
面对这样一份“详细”的判决书,案件还没进入执行阶段,某房地产公司就自行履约,双方纠纷得到完美化解。这种“详细”“易执”的判决书,也是“法庭执行+”工作模式带来的优势之一。
程国良作为审执衔接的“核心节点”,对此深有体会。
“在以前的模式下,单纯根据判决书和案卷材料办案,有时会遇到判决实际很难执行,或判决不明确导致的相互扯皮,当事人很着急,我们执行员也很无奈,”程国良说,“现在,审判法官会主动征求我们的执行意见,让判决书更具有‘可执行性’,执行工作更好开展。”
“我们在案件裁判、调解时已经充分考虑可执行性,在文书中明确申请执行的期限、不履行义务的后果等内容,同时引入执行法官靠前督促执行,被执行人提前感受到执行压力和法律威严,让被执行人尽早打消‘拒执’念头。”马尾法院副院长吕桐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