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生态环境审判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先进集体”。殊荣是对龙岩中院扎实履职生态审判的肯定,更是对该院生态司法勇于创新的鼓励。
高要求延伸绿色审判触角
近日,龙岩中院生态环境审判庭副庭长卢维善与书记员林诗菁来到新罗区万安镇莲台山的崇山峻岭间。“案件不是都可以书面审理了吗?为啥当事人打电话说需要法官到山林现场看一看,你都不拒绝……”林诗菁不解地问卢维善。
“看现场是我们必备的一项技能。在审理山林权纠纷案时,审判人员主动到现场实地勘察,不仅可以有效整合卷宗信息与现场信息,进一步厘清案件事实,直观地还原案件全貌,有效提升办案质量,还可以在查看现场过程中向群众宣传相关法律知识,以案释法,让司法服务更加接地气、更有实效,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官在法庭之外的司法温度。”卢维善这样回答。
当天,卢维善与万安镇林业站工作人员共同勘察山林纠纷现场,经原被告双方现场指界,通过林业技术人员现场GPS定位,案件争议的范围得以确定,该山林纠纷得以成功化解。2000年以来,龙岩中院生态庭察看涉林案件纠纷现场253件,现场调解撤诉81件,调撤率达32%。这种现场勘察、就地化解矛盾、消除纷争方式,得到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高站位探索碳汇补偿机制
“司法绿碳机制的探索得先从实践开始。”在不久前举行的全省首个“司法绿碳基地”揭牌仪式上,龙岩中院生态环境审判庭庭长丁斌如此说道。
据悉,龙岩中院依托上杭县白砂林场森林碳汇科研项目,积极发挥林业碳汇权威专家作用,于2022年3月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在刑事犯罪案件中开展司法修复森林碳汇补偿机制工作指引(试行)》。4月,新罗法院审结全省首例森林碳汇补偿刑事案件,“生态修复+碳汇损失补偿”森林生态修复新模式迅速铺开,有效填补了涉林刑事案件修复环境服务功能丧失的司法空白。7月,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在龙岩中院开展“南三龙”片区法院生态环境审判专题调研活动,明确推广龙岩法院碳汇补偿机制做法。8月,省法院在龙岩召开《刑事司法林业碳汇计量方法(试行)》专家评审会,论证通过福建法院林业碳汇计量方法。9月,省法院联合省林业局在龙岩中院的森林碳汇补偿机制基础上细化完善出台全国首个《关于在生态环境刑事案件中开展生态修复适用林业碳汇赔偿机制的工作指引(试行)》。10月,福建法院林业碳汇赔偿机制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
龙岩中院创新碳汇司法协同实践机制以来,共适用森林碳汇补偿机制案件18件,督促犯罪行为人认购碳汇1268.2982吨,自愿缴纳碳汇补偿费用共计63120.48元,形成碳汇司法良性运行工作“范本”。
高品质提升生态司法公信力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是红土地上的绿色革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样板”。
龙岩中院逐绿而行,持续服务保障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创新生态司法“三三”机制,撰写的《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司法保障进路探究》被省高院《法院调研内参》刊载,并在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论坛学术报告会上作为经验材料进行书面交流。
龙岩中院以匠心致初心。林改法律问题调研获2020年全国优秀业务成果二等奖;生态环境修复机制调研获2022年全国优秀业务成果一等奖。2021年,审结全省首例司法确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工作做法被最高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推介。“补种复绿”林木修复模式与“河长制保责监督卡”河道巡护方式入选“福建生态司法十佳百优”十种修复模式,“二三二”司法建议入选“福建生态司法十佳百优”十个创新亮点。
高效应推进市域协同共治
龙岩中院多维度司法延伸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龙岩法院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莲台山黄腹角雉修复性司法基地建设、“预防+惩戒+修复”保护模式、三联三措筑牢古树群落保护、“红绿双色基因”司法保护机制、“古树名木+自然湿地”双联共护推进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等项目,推动各法院形成各有侧重的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协同创新举措。
同时,全面推进龙岩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出台《关于充分发挥生态司法职能作用促进生物多样性法治化保护的实施意见》,具体部署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工作。深化执法协同共护,出台《关于开展“古树名木生态司法保护名录”活动的实施方案》,打造古树名木生态司法保护活动龙岩特色名片。
此外,龙岩中院还召开闽西南四地法院协同河长办护航九龙江流域治理保护联席会议,向社会发布《闽西南四地法院协同河长办护航九龙江流域治理保护状况(绿皮书)》,统筹构建流域协同共治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赓续传承生态审判好经验好做法,持续创新生态审判机制,用法治力量守护闽西红土地上的绿水青山。”丁斌表示。(龙岩市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