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置建筑垃圾案上,海宁某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总计被执法5次为法定最低金额5000元,其中有3次在连续一年内执行了最低处罚标准。”不久前,海宁市纪委监委将一条行政执法红色预警反馈给了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利用大数据“碰撞”,解决行政执法中权力运用的一些隐蔽问题,这在以前靠现场检查是难以发现的,然而在“大数据”支持下,这些问题却能轻易发现。
不久后,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处置情况进行了反馈。“我局已对相关人员开展批评教育,下一步将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教育,确保作出的行政处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法律适用正确、自由裁量适当。”
这是海宁市纪委监委运用大数据力量,对“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开展“线上+线下”同步监督的一个缩影。
海宁市作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省级试点,为进一步推动该项改革提速增效,该市纪委监委深度融入全市数字化改革,优化数据库环境,联通人员廉情信息,构建监督预警模型,从硬件建设、事项梳理、数据归集、模型构建四方面,以高质量监督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大数据监督应用试点工作。
“盯住综合执法领域‘高频’检查事项和行政处罚事项,通过建立各式各样的监督模型梳理权力越界问题,进一步提升监督的‘颗粒度’和精细度。”该市纪委监委改革监督专班负责人介绍道。
2022年以来,海宁市纪委监委搭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领域有效预警模型32个,其中10个模型被省纪委采用并在全省推广应用,在全省范围内产生红色预警901条,目前已核实715条,处理754人,获评省级最佳模型3个。在海宁市,查实预警信息74条,转问题线索1条,批评教育8人次,提醒谈话66人次。
为推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提速增效,该市纪委监委还通过专题督导调研、细化任务清单、建立监督清单和量化指标、每月监督检查等方式,同步开展“线下”监督。另外,面向1支综合行政执法队和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等7支部门专业执法队伍,建立了8张监督清单,明确监督重点25个、量化指标20项,强化执行权现场检查,目前已开展监督检查19次,提出整改意见2条。
“大数据技术给监督插上了翅膀,让监督检查更细致、更精准。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完善预警模型构建,推动多跨协同和监督数据共享贯通,不断构建高效协同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执法体系,切实提升监督效能和基层治理能力水平。”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海宁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