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张家港始终将基层治理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根基工程”,为打造综合协调的县域现代化典范之城夯实善治基石,探索经济发达地区县域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高站位”谋划“大格局”
2022年9月,张家港市委高规格召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会,出台系列制度文件,推出分类治理模式,打出党建引领,需求引导,党建网、治理网、服务网“三网融合”,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双引双融”工作品牌,高点定位、高位推进,全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面对基层治理这一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张家港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各方面,强化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
张家港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党支部“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积分管理、组织力“体检”、党建“七问”等一揽子举措先后实施,推动基层党组织动员力、号召力在抓基层打基础中不断提升,从根本上确保了党的领导一贯到底、执行有力。
“一张网”兜起大小事
近年来,张家港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大量的合并村、城郊融合村、拆迁安置社区、大型商品房社区等治理新形态不断出现,随之而来的村(社区)规模化、治理半径大、联系覆盖难等新问题,都对基层治理提出新挑战。
对此,张家港创新党组织设置,在村(社区)之下,按自然村(小区)为单元划分网格,之下再以村(居)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精细划分网格,把党组织建到网格上,统筹各条线网格“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真正将各方治理要素在“一张网”内整合集成,构建起有机嵌入基层社会结构的“村(社区)党委、自然村(小区)党支部、村(居)民小组党小组”三级网格化组织链条,以严密的基层组织体系支撑基层治理体系。
“领头雁”迸发“大能量”
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基层治理的“头雁”,近年来,张家港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上持续发力,创新实施积分制管理打消退休后保障之忧,举办“村级中青班”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搭建“书记讲给书记听”“先锋擂台”“履职资格认证”等立体式培养平台提升能力,旗帜鲜明为基层干部减负增能,打造精党建、懂发展、善治理的基层领路人。目前,张家港有省“百名示范”村(社区)书记4名、“千名领先”村(社区)书记25名,堪称“最强明星书记”阵容,2022年,张家港还被列为全省基层干部专业建设试点。
“头雁”领飞,“根须”助力。张家港立足基层治理“传统”,从热心居民、五老乡贤、优秀志愿者等基层能人中聘任5000余名“海棠先锋”,常态化入户走访、面对面采集诉求,有效整合治理一线“根须力量”,切实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在政策向基层倾斜的同时,张家港还持续推动力量向基层充实、资源向基层流动。从机关单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中选拔优秀人才,到基层担任“兴村特岗书记”“兴村顾问”等;每年向基层投入2000余万元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资金、2000余万元民生微实事资金等经费保障,用于开展服务项目;融合各条线资源建成先锋阵地500余个,真正让基层有人干事、有资源办事。
“小阵地”撑起“大治理”
党组织领导有力、群众广泛参与,基层治理就有了动力之源。张家港以健全群众自治制度为重点,因地制宜搭建“百姓茶馆”“民情小店”“香樟树下”等议事平台,构建起“代表大会议大事、党群议事议难事、楼栋小组议琐事”的自治体系,通过“大家事大家议”,有效解决毁绿种菜、僵尸车、小煤炉整治等治理难题。
自治是动力,法治、德治就是“轨道”,张家港推动全市村(社区)依法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并广泛开展红黑榜、积分制、文明家庭等群众性评比表彰活动,将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转化为村(居)民的自觉行动,涵养文明风尚。
而依托信息化技术的智治则为基层治理插上翅膀,张家港建成纵向贯通市镇村、横向联通各部门的集成指挥体系,形成大受理、大分析、大联动、大服务的全要素一体化智能支撑,日均集成受理网格员上报工单及市民热线反映诉求万余件;推进数字乡村、智慧社区建设,依托一体化公共服务事项办理平台,目前已实现59个高频公共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做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张家港将坚决扛起“挑重担、扛重责”的使命担当,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上持续探索,为经济发达地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先行探路、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