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守巷口 法入巷里
——走进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巷口法庭
□记者 洪凌霄 福建长安网记者 林巧玲 通讯员 江晓筠 蔡博彦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石。身处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最前沿的人民法庭,如何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近年来,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巷口法庭立足法庭职能,不停探索答案,力图让司法为民以最直观、最生动、最快速的方式得到实现。
深化党建引领
激发审判工作活力
巷口法庭先后荣获市级、省级巾帼文明岗以及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满载荣誉的背后是法庭干警们一串串踏实工作、为民服务的脚印。
该庭始终把“思想建党”作为法庭建设的指导思想,锻造出一支党性强、业务精、作风好、纪律严的“硬核”干警队伍。法庭4名法官均为“85后”,采取繁简分流模式,做到“简案快审不减质、繁案精审不减速”。近一年来,办理各类民商事案件2100多件,案由达30多种,结案率、调撤率等审判绩效表现突出。
“为深化党建引领,我们推动了多方党建多元共建。”巷口法庭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庭党支部分别与漳州海关、通北社区等单位开展了多样的党建共建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与部分企业代表座谈、组织前往漳州海关参观学习创建经验、与海关共建支部分享读书感悟……巷口法庭通过互联互动互帮互学机制,进一步夯实党建工作举措,促进党建工作更好融入业务、融入基层、融入群众。
聚焦源头预防
完善“调处化解”模式
3月,漳州芗城市民林先生因做生意需要向银行申请贷款,但贷款到期后因资金周转困难而无力偿还,银行遂提交材料至漳州市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要求收回全部贷款以及被拖欠的利息。
“我一定会努力还上钱的,请再给我一点时间……”该中心工作人员了解到林先生的想法后,第一时间告知巷口法庭法官。考虑到林某家庭贫困以及患病就医的现实困难,法官组织双方开展诉前调解。经过法官与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工作人员的沟通调解,半小时就促成了当事双方和解。
这是巷口法庭积极对接漳州市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提高金融案件调解率的真实写照。“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一直以来,巷口法庭聚焦基层治理“源头预防”,规范搭建“源头预防”共同体,有力提供法治供给,用良法护航善治。不仅与区妇联、司法局、民政局等职能单位建立定期联系网络,还与辖区内多个村(居)委会开展结对共建,及时预防社会治理源头风险隐患,形成纵向分工协作、沟通配合、合力推进的非诉纠纷解决机制。
巷口法庭在“调处化解”模式上持续完善,紧密衔接“人民调解+司法确认”,与漳州市多元调处中心形成有机合力,及时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还定期深入“近邻”村居提供“问诊式”司法服务,形成村居、法庭分层递进的过滤体系及矛盾整合分类调处的解纷方式。
花式精准普法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你现在是几年级?学业忙吗?”日前,巷口法庭巾帼普法小分队走进圆坑村,与村中少年围坐一起,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现状,并向他们讲解我国《民法典》中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条,以“行走的法治课”播撒法治的种子。
这样的场景在巷口法庭时常上演。普法若要接地气,就要丰富普法方式。巷口法庭通过拍摄微电影、制作宣传折页、深入村居近邻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把群众所需所盼的法律知识送到家门口,确保司法资源下沉到位,实现“在案中学习、从案中成长”。
为让法治意识真正入脑入心,该庭发动多方力量,共同筑牢法治“防火墙”。先后与团区委、区妇联、区关工委合作开展“开学法治第一课”进校园活动,又与区妇联组建“巾帼宣传小分队”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法》公益巡讲活动,还与区妇联、民政局联合开展“保护她权益 把爱带回家”等普法活动。活动中,通过以案释法,注重融合法律的力度与温度,使审判团队更加贴近群众。
人人是教员,事事是教材,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三年来,该法庭共发放法律知识宣传折页2000多份,举办法治小课堂、法律咨询台等活动90多场次,送法惠及万余人,收到了群众的热情反馈和“干货满满”的一致好评。
值班编辑:林少颖 审核:方琮 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