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最西边,送走“最晚一缕阳光”的地方——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乌恰县吉根乡,这里有一群被当地百姓称为“老乡”的民警,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不足30岁,坚守在年平均气温仅7℃、平均海拔3000米的雪域高原……他们是祖国最西边的吉根边境派出所民警,服务约2800名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汉族村民。
民有所呼,警有所应
“老乡,路堵了,能不能让前面司机挪一下车?”“没问题!”在我国最西端的口岸——伊尔克什坦,边境派出所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维持边境口岸秩序。来自甘肃民勤的民警杨洋经常被群众求助。在这里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老乡”这一称谓让他感到十分温暖。
吉根边境派出所民警通过入户走访,同当地老乡建立信任,回应群众诉求。今年4月,吉根乡萨哈勒村牧民阿依(化名)的丈夫因病去世,还有两个上中学的女儿,家庭经济困难。驻村民警齐利莹和柯尔克孜族协警克依瓦特·托依洪得知此事,便和村委会工作人员一道为普通话水平有限的阿依讲解补助政策,协助她申领低保金,并照顾她的生活。“齐警官帮我干农活、清理牛粪,人特别好。”阿依感动地说。
从解救困在克孜勒河中的牧民牛羊,到为突发心脏病的患者送速效救心丸;从村庄治安隐患摸排,到防范季节性洪水……2022年,派出所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确保治安状况相对平稳。
2022年,派出所帮扶困难群众120余次,用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派出所教导员田菲菲说:“只有心里装着边民,边民心里才会有你。”
调解纠纷,引导群众
“酒可以喝点,但不能多喝,更不能酗酒。”在中国最西边行政村斯木哈纳村的商店门口,执勤民警田帅和努尔哈孜·吾木尔劝散了几名正在这里喝酒的牧民。由于边境苦寒,一些牧民有饮酒御寒的习惯,醉酒之后会发生纠纷,冬天还可能冻伤。因此,两位民警经常在巡逻时,劝导村民少饮酒。
早晚在幼儿园和小学门前安保,白天备勤、值班、和老乡交流,夜晚巡逻,这是萨孜村驻村民警徐辉的日常。执勤之余,他在课堂带领学生进行地震、火灾等突发情况演练,在警务室辅导孩子们做作业,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徐叔叔”。妻子杨丽则主动请缨成为一名“妇女调解员”,与村里妇女同胞交流持家经验,预防和劝解了一桩桩家庭矛盾,成为吉根“老乡”。
派出所民警还为牧民夜校讲解交通安全法规、牛羊饲草防火注意事项等知识。派出所所长阿力木江·阿布都外力说,定期培训发挥了作用,较之以往,村民超速驾车行为明显减少。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
“边关就是我的家,是我要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28岁的李继超是陕西咸阳人,成为吉根乡萨哈勒村驻村民警已有5年。中吉边境地处帕米尔高原,地形复杂。边境派出所民警每月巡边20次,单次巡逻时间超6小时,平均巡逻里程达40公里。
李继超告诉半月谈记者,为了维持边境稳定,当地牧民踊跃加入守边护边的队伍。边境派出所民警会为执勤护边员进行业务指导、宣传法律法规、排查安全隐患。
“祖国边境要靠你们这一代人坚守,要用生命守好祖国每一寸土地。”50多年来,戍边模范布茹玛汗·毛勒朵用柯尔克孜文在10多万块边境山石上刻下“中国”两字,她的精神在戍边队伍中传承发扬,她的子女也继承了她的事业。西极戍边故事由一个人变成一群人演绎,并且还在继续。
每座毡房就是一个哨所,每名牧民都是一名哨兵。2022年以来吉根边境稳定,西极警民携手构筑起一道钢铁长城,农牧民护边员队伍成为无比坚固的“活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