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检察机关在常态化开展政法网格员工作基础上,创新探索“政法网格员+片区检察官”机制,将政法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的信息优势和片区检察官掌握案件态势、熟悉案件详情的法治优势充分结合,实现两种模式优势互补、高效协同。
近日,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召开现场会在全市推广这项机制,要求基层检察机关不断强化能动履职,将检察职能更好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六合区人民检察院设立的9个片区检察官团队与全区105个社区、873个综合网格挂钩,先后开展各类法治宣讲27次,公开听证79件,发现并移送公益诉讼线索118件,帮助基层化解矛盾纠纷114件,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26件,开展司法救助135件,成为活跃在城乡基层的“法治尖兵”。
设立专班实现线索闭环管理
如何推动检察工作适应基层差异化法治需求,将公益诉讼、法律监督、刑事和解等鲜明的检察元素融入检察机关基层社会治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是近年来南京检察机关持续推进的一项重要课题。
“考虑到六合区地域特色,我们在前期参与网格化社会治理基础上,对应全区9个街镇,将全院领导班子、部门负责人、员额检察官、检察官助理、书记员等93人分为9个片区检察官团队,辐射全域105个社区,实现检察力量与网格力量的有机融合。”六合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卫东介绍,此举加强了与司法所、公安派出所、法庭等基层政法单位的协作配合,推动了信息、资源和力量联动融合。
2022年3月,六合区检察院出台“政法网格员+片区检察官”工作实施方案,首次明确片区检察官下沉一线进网入格,承担排查社会治理风险、收集法律监督线索、化解涉检矛盾纠纷、服务企业营商环境、加强特殊群体管护、落实司法救助政策、开展案件公开办理、参与执法检查行动、提供法律公共服务、协助解决实际问题等十项工作。
六合区检察院设立工作专班,成立院创新办,强化组织统筹,推进机制高效运行,并将全院人员细分到所有网格,由部门主任分别担任9个片区“片长”,结合各片区特点带着“命题作文”开展工作,对检察官团队上报的信息线索由专班进行登记汇总、分析研判、流转交办、督查推进等,实现线索的闭环管理。
该院出台片区检察官信息线索收集、流转、办理工作规定,要求10个工作日办结普通线索,3个工作日内书面报送创新办。要求片区检察官团队积极运用数据分析为社会治理赋能,研判乡村治理、基层自治方面共性问题,为社会治理中的顽瘴痼疾精准开方、对症施药。在沟通联络、下沉走访过程中,片区检察官对发现的风险和矛盾要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防范,将矛盾风险点化解在诉前、消融在网格,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治罪与治理并重,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强化法律监督推动解决难题
挂钩六合区雄州街道白果社区任政法网格员的书记员江雨涵,如今是雄州片区检察官团队的一员。在“片长”、第一检察部主任刘艳祥的指派下,江雨涵通过办案系统进行数据筛查,发现一家商场接连发生多起小额盗窃案。
“经走访了解到,商场管理层对小偷小摸现象深恶痛绝,却因为数额太小、证据缺失等原因,导致公安机关无法立案侦查。”刘艳祥说,片区检察官团队通过实地查看商场的巡逻记录、安全防范设施,多次与商场负责人、安防主管等了解情况后发现,盗窃小案频发的管理漏洞在于物业公司履行安全防范职责不到位、重点时段和区域监管薄弱、巡逻检查流于形式,以及安全防范技术设备老旧等因素。
检察机关很快围绕盗窃频发现象作了客观全面分析,并发出检察建议书指出商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商场很快积极落实整改措施,不仅进行了技术升级,还配备专人24小时巡逻值守。“片区检察官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现在零星盗窃案少了,投诉少了,正面评价多了,也提升了入驻商户的信心。”该商场负责人说。
六合区检察院通过深化“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法律监督路径,促进溯源治理,在主城区各片区检察官团队开展“护航六合主城区商户”专项行动,将上述案例经验推广到全区各商业集中区,推动同类普遍性问题系统性解决,为企业发展进一步织密了防护网。
片区检察官解决了一大批司法实践难题。通过下沉走访开展“社区禁毒”,片区检察官在某社区发现并协助销毁非法种植的罂粟幼苗500余株,有效防止“小隐患”变成“大问题”;融入公益诉讼职能,对接不同网格的差异化法治需求,同步参与无障碍设施维护、生物入侵防治、河道环境治理等公益诉讼工作,建立南京首家食品安全法治实践基地,成功打造以珍稀、濒危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平山林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主动对接辖区民营企业开展涉案企业合规审查,协助企业排查风险点、找准薄弱点、打好“预防针”。
下沉乡村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针对六合区地处苏皖两省、宁扬滁三市交会地,素有南京“米袋子”“菜篮子”之称的特点,围绕农村地域广、管理难点多等问题,六合区检察院推动片区检察官团队下沉乡村,培养出一批网格员、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等角色融合的“多面手”。
3月2日,六合区检察院组织召开“大圣水芹”行政争议化解推进会,这起争议的起因是两年前一次水库清淤,且当时恰逢新一轮国土规划调整。“杨营水库下游区域近100亩水芹种植地,因水库清淤被租用暂时堆放淤泥,清淤完成后,21户水芹种植户准备复垦土地,却被政府相关部门叫停,原因是该区域刚被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不能擅自开挖。”大圣村党委副书记贡述春回忆说,相关部门对是否可以复垦有着不同解读,导致土地被荒废了一年多,种植户的生计出现了问题。
马鞍街道片区检察官罗歆钰在进村走访过程中发现了农户们遇到的棘手事,立即将情况反映到院党组并很快得到高度重视。此后,该院组织片区检察官先后3次调查、实地取证,并联系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六合分局、六合区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开展政策研究、调研论证、公开听证。通过邀请六合区副区长王军、相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共同参与“大圣水芹”行政争议化解推进会,最终作出“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区分农时分别种植基本农作物和水芹”的解决方案,获得农户们一致拥护。
为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六合区检察院组织全体片区检察官针对非法占用耕地问题,开展实地走访、调查取证,促使辖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识“换新装”,发出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检察建议11件,推动退还非法占用农用地4000余平方米,督促相关企业补缴耕地占用税300余万元,促使在全市范围部署开展专项活动。
南京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熊毅认为,“政法网格员+片区检察官”工作机制促进了“检网融合”,探索出一条检察机关深度融入区域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依托该项机制,检察机关不仅全面履行了“四大检察”职能,实现辖区网格精准化覆盖、监督职能一体化运行、检察产品常态化输送、基层治理长效化提升,还有效助力构建了基层善治新格局,打造了高效能基层治理的六合“检察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