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社会百态 > “狄公村风”暖民心 太原狄村社区通过德治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狄公村风”暖民心 太原狄村社区通过德治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发布时间:2023-07-26 来源: 山西长安网 作者:佚名

  德治,让基层治理“春风化雨”。多年来,在历任村“两委”的努力下,太原市小店区营盘街道狄村社区不断夯实德润民心的社会基础,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得到了很大提升,先后成为小店区廉政教育基地、区委党校的教学点。

  6月29日,山西省“化解矛盾纠纷、助力转型发展”专项行动调研采访组来到狄村社区,感受“狄公文化”的浓厚氛围。

  3.1.jpg

  有矛盾找“老书记”指导站

  “董姨,我爸又在家里闹了,家里人都害怕他,您快跟我去家里劝劝吧。”2022年的一天,梁某女儿找到狄村社区妇女主任董阿姨。

  其实,老梁家一直是董阿姨关注的“问题家庭”之一。自2015年城中村改造以来,狄村社区出现了不少像老梁一样的家庭。虽然享受到了政府拆旧建新的福利,但是家庭经济纠纷也随之而来。

  “我们本就是农村户口,父母没有退休金,现在无节制地乱花钱,这不就是坐吃山空么!”老梁的女儿满脸愁容。

  接到求助请求后,董阿姨立即联系“老书记”指导站拿方法、寻“解药”。在基层治理实践探索中,社区始终坚持思想引领、道德教化和文化传承,充分发挥狄公文化在化解社会矛盾、凝聚居民共识中的优势作用。“老书记”指导站就在这样的文化传承中应运而生,成员由改革开放以来担任过村支书的老书记共同组成。他们结合自身经历和工作经验,多形式、多角度依靠法律政策,为村民疏导心结、解决难题,为社区平安建设注入“银发”动能。

  “我们可以从宣讲村规入手,引导老梁逐步养成节俭的习惯。”在狄村社区,“忠厚传家续世长、热情待人好风尚、尊老爱幼是美德、勤劳俭朴不能忘”的村规民约已传承多代,它不仅是村民行为标准的规尺,也是立世行事的准则。董阿姨和老书记们交流后,主动前往老梁家中,以狄公传统文化“俭以持家”为话题,为老梁讲述“得财难、守家更难”的道理,希望他担起“一家之长”的责任,多为家人着想,也多为家庭的和谐发展考虑。

  “我同意每月给我爸600元钱作为日常花销。”“我是二女儿,我也每月给我爸300元钱。”在董阿姨和老书记的支招下,老梁的两个女儿同意按月给老梁零花钱,老梁也很满意这个结果。

  3.2.jpg

  有困难找社区工作组

  走进狄村社区,到处可见狄仁杰家教家风的宣传画。社区内设施完善的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餐厅、全市第一个村办五星级幼儿园,基本满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凡是60岁以上的退休居民,仅花6元钱就可以在餐厅吃好吃饱,无儿无女的老人可免费用餐……

  村办食堂的设立,不仅让村民得到了实惠,更让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感受到村集体的关怀。老人们能吃饱穿暖,相应地减少了社区家事矛盾的发生。

  目前,狄村社区有退休老人568人,由社区“两委”和村办公司董事、监事牵头,成立了21个关爱关照老年人工作组,对老年人、困难户、残疾人等特殊家庭进行帮扶。工作组也时刻保持网格联动,与老年人建立随时沟通渠道,对他们的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等进行摸排,帮助解决生活困难,有效降低了村民之间矛盾纠纷的发生。

  3.3.jpg

  有纠纷找解纷工作站

  小事不出社区,就地化解。狄村社区为了及时处理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成立了“新时代狄梁公解纷工作站”。

  工作站成员由社区“两委”、老书记、法庭调解员、派出所民警、网格员和热心志愿者等组成。社区党委与狄村法庭、营盘派出所共创联防联控、诉源解纷的工作模式,同时设立“所长接待日”,实行所长随时接待、社区民警定期坐班等制度。每当居民有矛盾纠纷诉讼至狄村法庭,便会按照诉源治理、诉前解纷的流程,由工作站先行介入,争取把矛盾纠纷挡在成诉之前。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与实践,狄村社区的居民已经养成了有纠纷先找工作站的习惯,法律咨询增多了,矛盾激化变少了。同时,狄村社区为了更好地将矛盾化解在源头,还特别邀请法庭律师、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社区网格员在走访中遇到居民需要调解或法律咨询的问题,也会积极联系预约律师、民警或调解员。多年来,清官难断的家务事、烦心事,在狄村社区的努力下,已成功解决上百件。

  今后,狄村社区还将持续传承“狄公文化”,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居民依靠“德治教化”公正解决问题,依靠“德治力量”有效防控风险,通过“德治方式”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凝聚民心,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

  来源:晋阳剑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www.sxpeace.gov.cn/article/171c1587522c41df8d9f2df6295ee147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