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法治纵横 > 找准“症结”解百年宿怨,他们让被“困住”的村庄脱困焕新

找准“症结”解百年宿怨,他们让被“困住”的村庄脱困焕新

发布时间:2023-10-31 来源: 中国长安网 作者:佚名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岳巴乡阿木拉村和白玉县赠科乡的则达村、安卡村似乎被“困住”了。

  三个村子本是友好的草场“邻居”,但因草场边界纠纷,陷入“缠斗”,历时百年,三四代人囿于“纷争”,终日带着恐惧与愤怒,发展更是几近停滞。

  被“困住”的村庄

  百年前,川西秘境深处,草原辽阔,树木茂盛。岳巴乡和赠科乡相邻的草场,恰似一张绿色地毡,轻轻地盖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山脊处。

  1916年,原同属德格土司所辖的色莫部落(现岳巴乡阿木拉村)、占白部落(现赠科乡)为争夺交界草场资源发生械斗。这场突如其来的械斗,导致双方“头人”战死,血海深仇自此结下,纷争不止、械斗不断。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方因故引发各类纠纷上百起。

  “新仇旧恨”叠加,在岳巴、赠科两乡间横亘起一道无形的鸿沟。由于纠纷长期未化解,两乡群众都担心对方报复,不得不随时保持戒备。惴惴不安的空气,每天萦绕在村庄里。

  每天“提心吊胆”,对每一个村民都是一种身心的折磨。“平时都不敢一个人去放牧。村后的温泉,我们更是从来不敢去。因为害怕……”眼神澄澈、皮肤晒得微微发亮的村民扎西(化名)无奈叹气。

  同时,尽管两县党委政府使出浑身解数谋发展,但收效甚微:三个村子群众生产生活失序,经济发展滞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多年来,三个村没有考出过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参加工作的也寥寥无几。”困在纠纷里的村庄,将一切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也不约而同地困住了。

  了不尽的“新仇旧恨”

  历时久、燃点低、伤亡重、矛盾多、基础弱、调处难、影响大……所有摆在眼前的困难,都意味着想要妥善化解此纠纷,并非易事。但即便如此,甘孜州及两县党委政府也没有望而却步,而是带着群众翘首以盼的“和平愿景”迎难而上。

  在过去的20余年里,花费大量功夫进行了多番尝试——

  2000年,迈入新世纪,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州委州政府多次组织两县协商无果后,出台《关于划定德格县与白玉县在丁都桥等地段行政区域边界线的决定》,明确两县行政区划界限。

  划定边界线,代表着白纸黑字、明文规定。但双方群众仍对草场边界认定各执一词、固执己见。2004年,州委又与两县协商,组织签订《关于安卡、则达地区混牧草场使用协议》。遗憾的是,混牧也没有解决问题:越界采挖、放牧依然频发,矛盾纠纷接连不断。

  2020年8月,州委州政府再次统筹两县调解员、群众代表驻扎泸定县,开展为期3个多月的异地调处。但终因积淀时间过长,利益因素交织,边界划分、刑事追责、民事赔偿等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而调处无果。

  攻坚骨头案、钉子案

  这起重大积案,成了压在甘孜历届领导心上的一块大石头。

  22年里,这个案子历经4次领导换届交接,3次化解无果。但甘孜州委州政府没有放弃,仍想方设法化解“两乡三村”矛盾。

  “边界不和、社会不稳、群众不安。”2022年春节前夕,州委州政府将牵头调处“接力棒”交予州委政法委,并提出“必须举全州之力啃下这个硬骨头”的要求。

  此后,州委政法委将此案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示范创建工作的标志性矛盾攻坚化解。4个月时间,康定城跑马山下,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狭长会议室,围绕化解这起积案召开大小会议上百次……

  “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妥善化解矛盾,帮助群众解怨、村庄脱困。”甘孜州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李永齐参与了2022年春节至2022年3月底前期准备工作——制定一份“作战图”式的矛盾调处工作方案。这份长达18页的方案里,组织架构、工作思路、调处策略、纪律要求被一一阐明。更为细致的是,方案详尽列明了调处总指挥部和下设的一线指导组、调处裁决组,以及包括综合协调等10个工作专班的明确分工。

  “这几乎是一个无死角的工作部署方案。”甘孜州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王鸿全程参与了此次攻坚行动。他把整个化解过程,比作一次“看病诊疗”:“只有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为了“把脉问诊”,工作专班使出了浑身解数——

  “我们多次到两个县调研,‘实地走+现场拍’点对点‘望’,‘亮身份+明态度’实打实‘闻’,‘秉公心+持耐心’面对面‘问’,‘勤沟通+深引导’手把手‘切’……”王鸿解释,“‘望闻问切’四诊模式。”

  安卡沟区域和则达沟区域,是双方争议最大的区域。这两片“矛头”地区,山川相连,沟壑纵横,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仅半程土路可以行车,剩下的半程只能骑马、徒步抵达。时逢初春,积雪还压在山尖,紫外线强光直射大地。顶着冰火两重天的考验,专班成员越过山脊、穿过河流,驱车、骑马、步行6000余公里,完成实地踏勘测绘。

  为摸清矛盾来龙去脉,4月中旬,工作专班又在片区开展“全覆盖、无遗漏、无死角”的入户走访。343户、256.5平方公里,专班成员悉数跑遍。“群众说啥我们都耐心倾听,群众说到哪去我们就到哪去。”在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抱怨中,专班人员抽丝剥茧,摸清了民之所向、民之所盼。

  最终,专班全量掌握了1619名农牧民群众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侦查80余条未了积案涉案证据线索,面对面倾听、收集诉求困难100余条,测绘探清50余段争议点位……

  双方对峙的焦点——争“地皮”、争“票子”、争“面子”——终于明晰。

  找准“症结”药到病除

  明晰了争议,意味着找到了“症结”。

  但此时攻坚专班仍不敢放松分毫。为对症下药,专班专门抽调11名懂法律知民俗、调处经验丰富的同志为调处裁决组成员,又精心选派59名政治立场坚定、有群众工作基础和汉藏双语能力人员驻点,聚焦“地、钱、人”三个关键,公正调处。

  纠纷最早因“地”而起,依法解决草场使用区域,也就成了首当其冲的事。本着“尊重‘法定线’、解决‘争议线’、划定‘习惯线’”原则,充分采纳多方建议,权衡了三村人口数量、牲畜总量、放牧习惯和草场承载能力,依法划定“‘两乡三村’草场使用区域”。

  2001年和2003年两起案件的民事赔偿款迟迟不到位,始终阻隔在两乡村民之间。为此,专班全面梳理了前期民事赔偿情况,综合考虑如今民事赔偿标准、物价上涨等因素,出台了两起案件民事赔偿意见。两起案件中6名死者家属和4名伤残人员共赔付民事赔偿金283.76万元。“我们最终确定的赔偿标准上涨率是7.22%。”王鸿补充道,“这经过了周密的计算。”

  再就是依法解决刑事追责“人”的问题。调处期间双方提交的98件案事件纠纷,专班一一印证、逐一甄别。“该民事赔偿的民事赔偿,该刑事处理的依法处理……”调处裁决组副组长扎巴掷地有声,“坚决做到群众争议焦点绝不回避,响应群众合理诉求绝不推诿。”

  事实证明,调处裁决组采取的“正面引导、法治震慑、惠民促谈、民刑分离、合理裁决”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集中谈、分组谈、重点谈、印证谈、引导谈……100余场调处谈话后,专班成员“为民办实事”的真诚态度和切实举措,打动了群众。“政府是想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我们也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村民代表泽翁罗布(化名)如是说。

  协商时不再“针尖对麦芒”,双方分歧日渐弥合。98件涉“两乡三村”边界问题的案件纠纷,也逐一得到高效化解——2起刑事案件责成德格县公安局限期破案,依法受理结案4起,交由两县成功调处6起、消化86起——所有案事件实现“案结事了”。

  前方调处如火如荼开展,后方综合治理也忙碌着——缉枪治爆窗口期配合启动,北路片区六县综合整治行动联动展开,南路片区边界协作会议火热召开,到村入户进寺法律政策宣讲掀起热潮……

  整个行动缜密严谨,容不得一点马虎。工作专班成立之初,就针对法律法规、工作方法和纪律进行了培训。除此之外,甘孜州法学会专门委托多名州县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全程参与,帮助攻坚进行合规审查,并针对案件情况出具法律意见书,实时提供法律政策服务支撑。王鸿告诉记者,“甚至每次闭门会议参会人员都要签订保密协议。”

  攻坚了2个多月,专班成员的神经也“紧绷”了2个多月。

  5月的海螺沟,万物焕发生机。整个攻坚专班翘首以盼的裁决时刻,如期来临。5月12日,两县县委书记、两乡党委书记、8名带队干部和11名群众代表,在《德格县白玉县两乡三村矛盾纠纷调处协议》上郑重签字按印,纷息人和。

  “‘决定’的出台、‘意见’的形成、‘协议’的签订,标志着长达百年的历史积怨得以化解,画上句号。”直到州委州政府宣布完调解结果那一刻,屏息驻足的专班成员终于“松了一口气”。

  至此,这起纠缠了上百年、牵扯上千人的重大草场边界纠纷,彻底化解。

  抓前端、治未病、促发展

  一份工作专班回访的执行清单,记录了三村回归正常的细节:

  “组织涉及群众全覆盖签订《承诺书》;兑现6死4伤家属及本人民事赔偿金283.76万元;280余名双语干部开展宣传教育80场次;完成标点划线围栏建设,铺设网围栏11.3公里;建立完善和谐边界建设长效机制……”桩桩办妥,件件落实,无一例外。

  曾经,“两乡三村”无数次纷争,但没有赢家。现在,发展的时针恢复转动,村落恢复生机——人们开始外出打工、经商、求学,回归正常生活。

  曾几何时,他们无限憧憬的美好生活,此刻如愿发生:在一个难得的休憩时光,三五村民相约,前往温泉游玩。这是过去几十年都不曾出现过的景象。和煦的风拂过黝黑面庞,脸上厚涂着防晒用的酥油,阳光洒在人们身上,丛林里隐约飘来温泉水的气息,一旁的手机正放出欢快的音乐,人们随意围成一圈,挥袖起舞……

  “安全稳定了,民生发展就得跟上。”为了巩固好来之不易的调处成果,甘孜州委州政府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短板,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多方争取资金强化民生扶持:投入惠民富民项目资金1541万元,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惠民措施紧锣密鼓落地……“群众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实惠,维护边界地区持续和谐自然就成为普遍共识和行动自觉。”李永齐介绍。

  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三村发生:房变新了、路变宽了、水变甜了、景变美了;草料更足了、牲畜更肥了、钱包更鼓了;生活变好了,日子变美了,笑容也变多了……

  最近,好消息再度传来——赠科乡幼儿园修建完成,适龄儿童悉数入学;阿木拉村集体经济项目牦牛奶站即将投入使用……

  上山挖虫草、挖贝母、采松茸,是藏区牧民的“收入大头”。今年,村民背上行囊,在草场使用区域驻扎了整个采挖季。“没有发生一起纠纷。”实实在在收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拉姆笑着说:“收成还很好嘞。”

  当然,生活中的摩擦也偶有发生,只是当地坚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探索“三端抓实”全链条伴随式工作法,以“三措并举”“三调结合”“三向发力”,将矛盾纠纷发现在初始、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如今,德格白玉在内的甘孜州18个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矛盾纠纷隐患排查等工作,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段化解、关口把控,推动平安甘孜、法治甘孜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青山绿水间,一幅美丽新“枫”景徐徐绘就。

  这一切背后,政府付出多少艰辛,牧民仁真(化名)很难想象。他只是记得,倾听民意的人来了一次又一次,解决问题的人来了一波又一波……在放牛的草地上、家里的火塘旁、村民代表大会的现场,他们的面孔被他一次次印在了心里。

  盯着这片曾经不敢轻易踏足的草场出神许久,一声低沉的牛哞声,将仁真从回忆中唤回。他不紧不慢地转过头,远眺天空与山坳连接处,几幢藏寨已升起袅袅炊烟。他举起左手扶了扶晒得发亮的棕色毡帽,右手扬起皮鞭轻轻点地,顺势将牛群往家的方向赶去。一路上,他哼着小曲儿,踏着霞光。人和牛群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微风拂来,晚霞最终也如消弭的积怨,化作暮色中缥缈的丝缕。


原文链接: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59/2023-10/27/content_1269143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