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助力转型发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万柏林区综治中心紧紧围绕构建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工作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警网融合,创新工作模式,明确多元主体参与责任,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创新“警务人员+网格员+物业人员+社会力量”基层治理“四方融合”新模式,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深化警网融合 筑牢平安根基
制定“警格+网格”、村(社区)网格长备案管理制度机制,建立“双总网格长—网格长—网格员—网格辅助员”网格队伍,打造由“村(社区)书记+村(社区)民警”担任双总网格长的新模式,统筹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人员摸排管理等工作,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形成警网一体联动格局。
2023年6月,区综治中心与公安万柏林分局在全市公安系统成立首家“基础管控中心”,通过数据联通、技术支撑,开展“反诈预警面对面精准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警情通报上门反馈”等工作,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今年以来,冒充京东、淘宝等平台客服实施“白条”“金条”“百万保障”等电信网络诈骗猖獗,“警网”深度融合,利用2709个网格微信群将警情通报、反诈短视频等及时转发扩散,从源头上预防诈骗犯罪事件发生。截至目前,矛盾纠纷警情通报上门回访278件,推送反诈预警信息25964条,成功劝阻24359件。
推进四方融合 提升治理效能
创新工作模式。区综治中心紧紧围绕构建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工作目标,在“警网”深度融合基础上,创新“警务人员+网格员+物业人员+社会力量”的“四方融合”工作模式,构建“党政主管、综治主导、行业主责、公安主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坚持试点先行。区综治中心坚持典型引领,着力构建“四方融合”新模式,以和平街道西巷社区为试点,加强对社区民警、网格员、物业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的培训,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总结经验,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对流动人口、“三留守”人员、特殊人群等重点关注,对社会治安问题、风险隐患、矛盾纠纷等重点排查,对消防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及时发现并上报,切实把管控责任和管控措施落实到位。
筑牢反诈防线。“警网”深度融合,搭建宣传阵地,联合公园游园、商圈市场、大专院校、小区物业等社会力量,凝聚治理合力,激发基层活力。今年以来,共举办8次大型“反诈宣传进万家”系列活动,将反诈元素融入到朗诵、舞蹈等节目中,设置有奖问答,科普反诈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广大居民群众讲解电信诈骗的危害,营造防范各类电信网络诈骗、常态化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的浓厚氛围,切实保障广大居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树立先进典型 凝聚基层力量
自“四方融合”工作模式开展以来,全区6442名微网格员,13104名志愿者,21205名在职党员加入群防群治队伍,全区上下凝聚合力,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万柏林街道运用平安太原信息化平台、万柏林区社区治理赋能平台以及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信息通道,统筹党建、民政、司法等力量,搭建协商议事平台,会同各方专业人士研究解决网格内“痛难堵烦”问题,组建“平安志愿者”队伍,多向赋能、同频共振,全面汇聚综治网格、人民调解、法律服务、信访接待、心理咨询等多元力量,有效激活平安建设“神经末梢”,积极探索“四方融合”最优解。兴华街道滨汾苑社区以“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多元参与、共建共治”为引领,创新“警格+网格+物业+社会力量+综合行政执法+驻地单位”深度融合新模式,构建联动联控共治共享新机制,打造社区“自治+共治”、邻里“自助+互助”的“双治双助”新格局。千峰北路社区以组建小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红色物管会”“红管家”“警格+网格”等多方力量为抓手,把老旧小区改造与加强基层治理有机结合,最大限度整合党建、综治、警务、社会保障等服务资源,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
下一步,万柏林区综治中心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区委政法委的坚强领导下,强化为民服务宗旨,持续夯实警网融合工作基础,将“四方融合”工作模式不断引向深入,用务实举措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万柏林、法治万柏林贡献综治力量。
来源:晋阳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