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主题游园、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故事宣传栏……无处不在的法治元素,让杏花岭区东沟村“法味”渐浓,呈现出法治乡村建设的新活力、新生机。这是杏花岭区打造的全区首个法治乡村建设示范点,村规民约健全,依法治理有方,村民安居乐业。
激活乡村治理“法治细胞”,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是杏花岭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个缩影。杏花岭区积极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坚持厉行法治,强化制度支撑,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近日被评为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执法改革见成效
行政执法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关系群众利益,体现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在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杏花岭区积极探索“执法+治理+服务”在基层网格实现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网格员吹哨、执法员报到,补齐了网格管理中执法权缺失、交办过程层级反应时间长的短板。“工作有头绪,各自有分工,人员利用率与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基层综合执法队员表示。
为严把行政执法队伍“准入关”,杏花岭区建立综合行政执法责任网格台账,明确了每个网格的执法责任人,并与全科网格的网格长和网格员一一对应、高效衔接,做到畅通执法、有效执法,呈现出“统一规划求规范,建好平台强管理,抓实网格明责任,三级联动促改革,综合执法无空档,服务群众零距离”的良好态势。
同时,在审慎的基础上彰显执法温度,杏花岭区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对市场主体未年报行为给予宽展期免于行政处罚的公告,实施服务型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开出全市首张“软”罚单。
行政服务再提档
前不久,山西丰誉满华瑞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七府园路充电站项目负责人来到杏花岭区政务服务中心纾困帮办窗口,办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事项。投资建设审批科工作人员全程代办,协助企业录入网上材料,当日便完成项目投资备案,并主动联系电力部门做好对接服务,受到企业好评。
纾困帮办窗口是该区政务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后提升服务的新举措,专门解决“疑难杂症”,让办事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改革红利。
以银行营业网点为依托,政务服务与金融服务相融合,实现企业注册、执照发放、银行开户“一站式”办理;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提供高标准政务服务;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推出政务服务“好差评”评分系统;上线全市首家“民政验资通”;实行周六日“不打烊”和预约办理服务;在区政务大厅开设“办不成事”窗口……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不断优化,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基层治理出新招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咱们的工作肯定越干越有劲!”今年4月,在中涧河镇李家庄村“老书记工作室”揭牌仪式上,党支部书记常福林高兴地说。
街道设立“老书记工作站”,社区设立“老书记工作室”,每周五确定为“老书记接待日”……杏花岭区充分发挥社区退休老书记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将多位党性强、经验足、地缘熟、群众基础好的离任老书记聘为街道“金牌调解员”,围绕基层治理工作中的“疑难杂症”共同“会诊”,开出“药方”,帮助社区干部出主意、解困惑。
在杏花岭区社会治理中心,3个特色调解室独具匠心。堵口气,就来“一杯茶”和谈室;红了脸,就到“六尺巷”协调室;争执不下,就上“三言堂”调解室。中心整合法院、司法、综治、信访、劳动仲裁等专业力量,住建、教育、医疗、妇联、民政等行业力量,律师、心理诊疗师、人民调解员、平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对一般矛盾纠纷和初信初访“分科诊断”、复杂疑难问题和信访积案“全科会诊”,构建起治理中心统筹协调、职能部门牵头领办、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化解,定分止争“最多跑一次”。
此外,深入开展“千站万人”强治理行动计划,建设996个“家门口”的网格党群服务微站,充实10467名“村(社区)干部+专兼辅网格员”基层治理队伍,推动网格治理力量下沉延伸,打通基层治理的“末梢”。
来源:晋阳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