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11月16日,四川法治报记者一行走进岳池县坪滩镇,深入采访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袁海锋,自任岳池县坪滩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以来,袁海锋始终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神圣使命,摸实情、求实效、善实干,用一颗真心、一片真情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摸实情夯基础,让群众安全感更可持续
打铁还需自身硬,他调研摸准辖区调委会工作开展情况,掌握桌牌标识、台账建立、工作制度、卷宗制作等第一手资料,及时指导调整乡镇调委会组成人员,重组低坑村、兴坪社区等60余个村(社区)调委会,建立100余个调解小组,积极培训辖区调解员30余次,构建覆盖辖区乡镇、点面结合的完整调解网络,进一步加强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的规范化建设。
注重吸收热心调解工作、正义感强、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懂法律、有威信的200余名同志,协助把关辖区4名“公调对接”专职调解员选聘,指导辖区乡镇选聘专兼职调解员,强化功能配套,积极推进调解网络信息收集,现场处置、室内调处、法治宣传和纠纷回访等功能整合,确保辖区村(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覆盖、无死角。
求实效重服务,让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
心中有群众,服务无止境。他向乡镇党委政府提供法治建议19条,指导修订村规民约27条,组织法治宣传教育30场次,开展法治专题讲座培训16次,和40名村(社区)法律顾问签约,夯实乡村法治文化根基,引导2万余名群众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
及时复盘、分析同类矛盾纠纷特点、规律、发展趋势,推进个案材料初审,跟踪签订调解协议的履行进度,落实“随手调”“三三调解”“院坝调解”制度。
丰富调解手段,利用好“雪亮工程”平台,还原纠纷现场,大力推行网上办案和手机APP的运用,尽量把争议放在明面上,以事实划清双方责任,实行调解员办理的案件“云备份”,做到不留死角全覆盖、不走过场动真格、不达目的不收兵。
善实干促和谐,让群众幸福感更有保障
“人民调解员,调解的就是鸡毛蒜皮的事,但在当事人眼里,这些都是大事”。他始终牢记调解员的职责,不断创新调解方法,用持之以恒的热心、爱心、真心和耐心对待每一起纠纷,坚持“用亲情去调和,用事实来搅拌,用法律和道德做心理疏通,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当事人,用耐心劝导每一位求助者”的理念,参与调解纠纷63件,防止民转刑案件7人次,制止群体性事件8起。
牵头处理了辖区胡某明意外坠楼死亡赔偿纠纷、粟氏兄弟赡养父亲纠纷案、5名未成年打架损害赔偿纠纷等重大案件的调处工作,平息了10起上访、集访、闹访案件。
也正因为如此,他办理的案件调解成功率高达98%,整个辖区内无因民间纠纷案调处不及时不得当而引发的民转刑、群众上访、自杀和重大刑事案件,真正筑牢了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是非明断显风流,苦口婆心不计酬。袁海锋凭着对工作的执著、对百姓的热情,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在默默工作中传承和发扬着“枫桥经验”,为辖区群众解心结、化冰川,将法治春风带入寻常百姓家。
(李雅莉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雍剑波)